您的位置:首页>闵乃本>纪念文章
用一生来实践“知识分子的担当”——闵乃本
发布时间:2018-09-28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毕生最大的追求,就是能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闵乃本曾经多次这样表明自己的心迹。

  上世纪50年代末,在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冯端的带领下,闵乃本踏入当时国内尚是空白的晶体缺陷研究领域。他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从事晶体生长、晶体缺陷与晶体物性研究,将Frank螺位错机制与理论推广为更为普遍的缺陷机制与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微结构功能晶体的发展及其应用,丰富了凝聚态物理学、非线性光学等学科的内涵,引领了我国科学事业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1982年,他的41万字专著《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问世,成为当时国际上第一本全面论述晶体生长的理论专著。1983年,闵乃本赴美国犹他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成功地修正了著名的“杰克逊理论”,被国际晶体生长学界誉为“近10年来晶体生长理论领域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并因此获得美国“大力神”奖。美国晶体生长协会副主席主动提出要与他签订10年工作合同,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也没有动心,毅然踏上归国之路。

  闵乃本常说:“和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们的基础研究成果如果不再花一点时间将它演示出来,就不能吸引工业界或应用界的关注。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付出更多的艰辛,这是中国科学家的历史责任。”

  创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1990年,闵乃本和朱永元提出多重准位相匹配理论,预言在一块准周期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里面可以出现多种波长,即多种颜色的激光。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终于,研究组于1996年制备出同时能出两种颜色激光的准周期介电体超晶格,这项工作成果发表在世界级学术刊物《科学》上,还吸引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一批科学家的介入,使这一冷门领域逐渐走向热门。

  对此,闵乃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心平气和地坐冷板凳,不是说我们就没有苦闷、没有焦虑,而是说,即使在彷徨不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积极思考、上下求索。”闵乃本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06年,空缺了两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颁发给了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实验室闵乃本、朱永元、祝世宁、陆亚林、陆延青5位教授。至此,这个时常空缺的代表我国自然科学研究最高荣誉的奖项,授予了这项原始创新性成果。2013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国际编号为199953号小行星为“闵乃本星”。

  面对科研中的累累硕果,闵乃本院士却谦虚地说:“这一项目从提出基本概念、建立基本理论、证实基本效应一直做到最终研制出全新的原型器件,历经19年,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功劳不能归我一个人,我不过年长一点,是老师。”

  如今,逝者离去,但当我们仰望星空,“闵乃本星”闪耀依旧。

(责任编辑:叶瑞优)
关闭窗口
© 1996 - 2019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