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李天>纪念文章
李天:功成不必在我 只为祖国蓝天
发布时间:2019-04-04 来源:中航沈飞 【字号:  

  将来“无论我们走到了什么地方,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从哪里出发,谁带领我们出发。”6月28日上午,因雷雨阴郁多日的沈阳迎来了一抹骄阳,抚慰着人们依旧沉痛的心绪。在沈阳所文体中心的礼堂内,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暨李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沈阳所副总设计师张澎的一席话,引爆了现场1000多名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早晨8点刚过,会场里已坐满了观众,气氛安静肃穆。主席台的背景板上,是李天院士的巨幅照片——慈爱的老人手捧着书,对着台下所有人安然微笑。恍惚间,让人觉得这个身影还会一如从前地出现在流体力学的课堂上,出现在他设计并建造的国内第一个外场RCS测试系统的试验室里,出现在他堆满了各种书籍资料文献数据的办公桌旁,出现在孙女的毕业典礼上……李老已离我们远去,在他从踏出清华园走向人生归途的日日夜夜里,一步一个脚印,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情怀,为我国隐身设计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将永远为我们所铭记。

  如潮的掌声源于思念与敬意,真诚的泪水缅怀报国忠魂。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3位李天院士生前的同事挚友、学生晚辈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挚动人的情感向大家再现了李老为航空事业耕耘奉献的一生。

  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李玉海在报告会的发言中回顾了作为李天院士学生的点滴感悟,并分享了他心中的老师:“他不会夸夸其谈,却是豁达宽厚、刚直不阿、爱憎分明、慈祥智慧、德高望重的长者。他的专业头衔不多,却是治学严谨、造诣深厚、功底扎实、淡泊名利、树人育才的大师。”

  两院院士、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对李天院士有着这样的评价:“他热爱祖国,学风正派,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工作,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在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当之无愧。”这或许就是最真实的李天。

  不做“自了汉”甘坐“冷板凳”

  在张澎眼里,这个跟他共事了23年、亦师亦友的“先生”不仅是学科带头人,更是人生的领路人。“先生见证了中国的隐身技术从萌芽到茁壮成长的过程。是他带领我们的隐身航空装备飞上了祖国的蓝天,让我们现在能在隐身技术的积累、认识与能力上处于世界前列。”

  作为我国战斗机隐身专业领域的开拓者,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奠基人,李天在飞机空气动力设计领域创造性地解决了型号研制过程中的多项重大技术难题,拓展了中国飞机气动布局领域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对先进隐身飞机气动布局的研究,开拓性地解决了气动与隐身在布局设计中的技术难点,创造出隐身与气动优化融合的新方法,为中国新一代先进战斗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澎说:“2001年,作为先生在技术研究方面的助手,我参与了有关课题的研究工作。那几年,是航空工业整体不景气的阶段,我在思想上也有些动摇。他就经常与我们进行交流,反复给大家讲技术发展的前景,告诉我们不能当只顾自己的‘自了汉’。他说,作为国家重要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如果我们都当‘自了汉’的话,那么国家强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愿望,永远都不可能实现。这也成为了我一直以来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

  沈阳所总体气动部气动力学室主任曾宏刚是事迹报告团里年纪最小的一名同志,也曾是李天院士生前用自己的院士基金与北航联办的气动隐身工程硕士班的一名普通学生。

  当他在宣讲台上说出“院士,我们,很想您……”这句话时,现场很多人眼眶的都跟着一起湿润了。

  作为北航、中国航空研究院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天院士培养出的博士后、博士、硕士生从“70后”跨越到“90后”。学生们在他的教诲与指导下,刻苦钻研,学术水平进步显著,许多学生毕业后主动要求留在他身边工作。他们陆续成为了各领域的专业骨干和技术带头人,有的还担任了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研究所的所长等重要职务,可桃李满天下的他总是那么平和、谦逊。

  2005年获评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李天曾说:“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也是对沈阳所的认可,更是对的认可。荣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有一种精神,要为科学事业扎扎实实做点工作。”

  曾宏刚说:“李天院士一直奋斗在科研最前沿,长期从事并领导气动力预研工作。他说,搞预研一要选对方向,二要大胆创新,三要眼界开阔、目光长远。在担任气动力专业副总师时他对每一位设计员都非常尊重,没有一点架子。他审阅报告非常认真,经常在报告中写满批注,并耐心地和设计员进行当面沟通。李天院士住院期间,我们每次去探望他时,他都会请护士把床摇起来,以便能集中精力听我们和他谈谈工作上的事。他强忍着病痛,与我们交谈着,好似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工作岗位,他的心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所热爱的航空事业。听到所里不断发展的近况时,他的脸上会露出久违的笑容。有时,他因为精力不足而睡着,但醒来还是会接着听。直到护士提醒他要注意休息,打断我们之间的谈话,他才不舍地跟我们告别。他早已与祖国的航空事业合为一体。他的一生为航空而来,又为航空而去。”

  沈阳所的管洋阳也是学习气动专业出身,在聆听了报告会后他这样告诉记者:“李院士在专业领域就像一盏明灯,一直在那儿,告诉我们应该看向的地方。跟院士曾经有一次短暂的交流,他儒雅的学者气质和平易近人的语气让我一直难忘。我想,院士虽已离去,但他在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心中都播下了一粒种子,我会努力让它生根发芽。”

  航空工业沈飞工装设计所的石磊告诉记者:“李天院士在工程技术领域的潜心钻研让我觉得特别崇敬,现在我们所里对技术人员的培育很重视,上升空间也很大,我是学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在学科技术上我一定会坚持学习,以当‘总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从容的心境下守护蓝天信仰

  55年如一日,他执着地追求着、奋斗着,无私、无怨、无悔,将全部心血和毕生的精力倾注于他所挚爱的航空事业。他以其深厚、渊博的知识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以其严谨、求实的科学风范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以其和蔼、谦逊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在沈阳所技改建设部部长刘欣眼中,李天院士是一个忠于梦想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从容乐观的“姨姥爷”。

  “记得在重量工程室工作期间,某型飞机的重量重心计算出现了问题,要对飞机的耗油顺序进行调整。作为专业室主任,那段时间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一次,我去他办公室,向他述说自己的苦闷和压力。他在指导我具体工作之后,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有些事情换个角度想就好了,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太注重结果而忽视享受劳动的过程就不快乐了,你看,取经的路上难道没有风景吗?克服重重困难不是重要的经历吗?这本身就是个有趣的过程啊,只有重视了探索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呀!’快乐的概念是安享生命的过程,姨姥爷就是这样一个怀着对全部幸运的感恩、默默前行的人。现在,我也到了不惑之年,每当想起他的话,分外感慨。是他让我明白,即使人生中有着曾经一度难以承受的痛苦,也不会完全没有价值,不幸未必需要热泪涔涔,生活也并没有那么苦不堪言。如今的我,也习惯微笑给别人看。我始终相信,微笑是一种源源不断的甘泉,能给予我无限的力量。在我历经生活的点滴之时,经常能够悟出老人家平和心境之下坚守的信仰和世态纷扰之中从容的志趣。他的微笑和慈颜,他的坚定和执着,像一双无形的手,推着我前行。”

  “我知道,李天院士不只属于沈阳所,也属于中国航空事业,属于蔚蓝的天空。”沈阳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部部长陆华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阳光心境、无私奉献,有这样的信念和执着,航空人一定会实现他们的蓝天梦,中国人民一定会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程博)
关闭窗口
© 1996 - 2019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