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李天>纪念文章
跟随李天院士在对俄合作的日子里
发布时间:2019-04-04 来源:中国航空报 【字号:  

  惊闻李天院士与世长辞,十分悲痛。李天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气动力专家,也是平易近人的尊长。他强烈的事业心、严谨治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这些在航空工业沈阳所成长起来的航空人。从1992年开始,我曾跟随李天院士参加过对俄合作工作。那些与李天院士在一起工作的珍贵记忆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至今仍浮现在我眼前。

  悉心的关怀与培养

  刚入所不久,我常看到李天院士的办公桌上总是摆放着一叠叠的外文资料,后来才知道当时李天院士主管预研工作,正在开展对俄合作。1992年,我与王永庆、黎军被所里派往俄罗斯学习俄语。当时没有出国外汇,所里按出差标准给了我们点儿生活费。李天院士对我们说:“生活苦点,能吃饱就行,关键是要把俄语学会。”李天院士的鼓励与教诲,对我们3个人能在艰苦的环境里完成半年的学习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1993年,当时的翻译工作非常忙,而且人手很少,李天院士就找到我。由于学习俄语的时间还不长,我对直接翻译航空专业词语心里很没底,他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对我说:“现在找不到翻译,你就上吧,必须经过这样的实践锻炼才能成熟。”短短几句话,却给了我很大信心,我赶快抓紧学习专业词汇,全力以赴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由于李天院士的积极培养,沈阳所后来出现了包括李明华、曾东娟、李志这样能力出众的航空俄语翻译团队,为后续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1995年,李天院士从自己主管的课题中拿出经费,派我与曾东娟一起去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学习。经过北京时,得知签证还没下来,要再等3天。李天院士知道后让我们先回沈阳与家人再多团圆两天,我们没想到的,李天院士全替我们想到了。

  踏实的作风与品格

  1998年,李明院士带领李天、黄季墀、奚继兴等同志一起赴俄商讨合作事宜。当时的谈判过程十分艰苦,我们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李天院士抓紧时间与专家们讨论风洞试验模型加工、试验支持方法、天平精度等问题,当时他特别想了解飞机推力矢量技术,而俄方却对此一字不提,总是转移话题。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真正的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些是永远买不到的。这次谈判后,李明、李天两位院士及所总师系统下定决心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这个决策为后续研究各种更先进战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天院士治学严谨,正直坦诚。既是一个令人尊重的学者,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者。那时的翻译工作非常艰苦,谈判要全天进行,几天时间就要译出一大本资料。但在李天院士的带领下,我们热情高涨,一点都不觉得累,总是收获满满,真切感受到了他的魅力所在。

  李天院士虽然走了,但是他的预研成果为新一代飞机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航空技术与世界的“并驾齐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航空工业沈阳所的飞机设计正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迈进,我们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新的征程。李天院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开创的事业永远不会停止,他培养的一代代航空人,正在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责任编辑:程博)
关闭窗口
© 1996 - 2019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