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刘光鼎>纪念文章
“中国海洋地质之父”刘光鼎院士:踏歌行遍万里山海 豪情相伴强国之梦
发布时间:2018-10-03 来源: 【字号:  

  一以贯之五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孜孜不倦刘光鼎,德厚流光耀世间。“搞原子弹固然重要,但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同样重要。”一句简单的话语,让他毅然放弃了最初的原子弹梦想,选择了石油勘探;用学无止境的心态探究科研奥妙,是他传递正能量的方法。八十载春华秋实,五十年丹心铸剑,他的心血和灵魂全部默默倾注给了我国的石油勘探事业,融为了他的体,化作了它的魂。在生命的长河里,他的每一个侧面都值得我们尊敬。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海洋地质之父”的刘光鼎先生。 

  创新不止结硕果 

  “爱国就要报效国家,石油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比起原子弹更实际一些。”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刘光鼎先生,受到中国石油地质界先驱者的陈贲先生谈话的影响,改变了最初从事原子弹研究的理想,选择了为国为民的石油勘探生涯。 

  为了祖国的海洋地质事业,刘光鼎前后在海上工作30年,获得了累累硕果。1960年在北京地质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教研室,组建了地质部第五物探大队;他带领4个人的科研团队,改装陆地地震仪,研制地震组合压电检波器与接收电缆;用3年时间完成以反射地震建立的综合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研发,在一条船上同时获取测深重力、磁力、地震多种数据,接近当时的国际水平;率领北京地质学院海洋物探研究室全体教师去南京地质研究所,组建海洋地球物理研究室,应用锆钛酸铅陶瓷(PZT-5)试制水下压电检波器,为了解决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先后研制出一种收放地震电缆技术,实现单船连续地震观测。 

  刘光鼎利用自己研制的仪器,先后在渤海、北部湾、南珠江口等开展了海上重力、磁力、地震、测深等多种研究,采用无线电岸台与卫星定位等多种措施,大大提高了实测数据的精度,使我国海上物探取得了过硬的地球物理实测数据。他们历时6年,编制出了我国第一份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系列海图,描述了中国海洋的地形地貌、重力场、地磁场、地球动力学、新生代沉积盆地与矿产等,对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以及维护我国海洋主权与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曾引起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编图委员会”将系列图中的8幅原封不动地收入《世界海洋图集》。 

  另外,刘光鼎先生主持完成的“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质研究”和“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项目,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地质矿产部科技一等奖。他还先后发表了《海洋油气勘探与开发》、《东海地质与油气勘探》、《Geophysical an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Hydrocarbon Prospects of the East China Sea》等论文68篇、译著14部等。在北京地质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培养硕士生36名,博士生11名,博士后11名。这些研究成果和成绩奠定了刘先生在我国海洋地质领域的显著地位,也让国内外学术界尊他为“中国海洋地质之父”。 

  一片丹心为祖国 

  刘光鼎先生回忆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前,全世界学术界都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能找到油气,广泛分布着陆相沉积地层的中国则被扣上了“贫油国”的帽子。1937年,孙建初先生偏偏不信这个邪,千里迢迢专门跑到河西走廊去找油,不辱使命地发现了蕴藏在陆相地层的玉门油矿。同样,潘钟祥先生也发现中国的湖泊、河流里的沉积同样也可以生油,并在1941年赴美国时发表了陆相生油理论的相关文章。该文章开创了“陆相生油”理论的先河,也成为中国对世界石油史上的一个极大贡献。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先后发现了一系列的陆相断陷盆地为主的油气藏,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等大型油田,同时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能够自己生产原油了,从而开始了中国油气的第一次创业。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油气消耗量剧增,从1993年开始,我国又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油价一路攀升,油荒多次出现,石油牵动了国人的神经。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中国油气工业急切地呼唤着再次理论创新和第二次创业。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刘光鼎先生于2001年8月17日做了题为《关于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的报告,并提出“我国油气资源的潜力巨大,目前探明储量不到三分之一,至少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领域就有待于勘探开发……。如果说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第一次创业是在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获得油气资源,那么石油天然气的第二次创业则应该是从突破前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油气开始……。只要我们针对中国的地质情况,大力发展地球物理方法,就一定可以找到并开发出更多的油气资源。”他还在报告中用创新的思维模式,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和演化史的研究,指出海相找油应是中国今后寻找能源的新思路和新领域。由此,刘光鼎也成了中国油气二次创业的代名词。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说,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而刘光鼎先生正是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新禀赋,为祖国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在他提出这一建议后不久,海相19地层争相喷油。2001年,胜利油田的“胜海古二井”钻遇工业油流,日产1059吨;2005年,川东北的普光大气田获得每天5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2007年,在川东北又发现元坝、罗家寨、龙岗等大气田;接着,在塔里木发现塔河—轮南大油田……。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呈现出一片大好势头,渤海、东海大陆架、珠江口及琼东南和莺歌海相继发现了工业气流,整个近海大陆架地区的六大新生代沉积盆地都展示了美好的油气前景。 

  如今,中国海相勘探理论和实践已经进入海相大油气田发现的高峰期。刘光鼎先生表示,必须集中精力深化中国油气的第二次创业。至于如何深化,他强调:一是要继续解决理论问题,二是解决技术方法问题。另外,他认为当陆相油气开发的巅峰期过去后,中国的油气接替二次创业的主战场必将转向海相地区。“因此,石油工作者必须跳出惯有思维,打破各种框框束缚,积极转变思路,加大海相油气勘探、研发力度……。只有理论和技术双方面都有突破,才会有大的发现。经过持久不断的努力,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一定会取得更加巨大的成绩,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为此,刘光鼎先生超越“海相生油”理论和地球物理学的专业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三海战略”,即海相、中国海和海外。刘老说:“除了海相生油,我们要看到中国的海域,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这一资源我们不能忽视。此外,我们找油气资源还要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去找。”这为我国油气勘探事业指明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侠肝义胆显情怀 

  油气勘探行业非常辛苦,刘光鼎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自幼学太极,师出名门,不仅打得一套漂亮的“吴式”太极拳,还著书立说编写了一本关于太极的“武林秘籍”《太极拳术——理论与实践》,在“江湖”上流传甚广。在书中,他把太极拳加以详细“解剖”,“四两拨千斤”、动作要“圆中有直、直中有圆”等,他都用力学原理和规律来阐释分析,把千百年来由实战总结而来的拳理、拳法理论化和体系化。 

  另外,刘光鼎先生还极富诗书气质,在当年龙井二井“出油了”的喜讯传来之时,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曾即兴填《贺新郎》词畅抒胸怀:惊涛狂浪处。暴风雨,一台耸立红旗漫舞。东去大江淘沙泥,扬子黄河倾注,西湖海底尽沃土。花港玉泉占风流,长垣青峰花碧树……叩蓝关,悲歌暗吐。忽闻胡笳破晴空,八尺焰火映琼宇。浮大白,唱金缕。 

  刘光鼎院士还是一位侠肝义胆的武侠痴,尤其痴迷于金庸的武侠小说。但与其他武侠迷不同的是,他看重的是金庸笔下匪夷所思的遐想、精妙绝伦的文笔、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构思,以及文字背后所蕴涵的完全不受礼法、社会规范的约束,超乎常规、极富创意的内容。他说,金庸的作品体现了一种创新精神,一个民族应该有创新精神,而科学研究更需要创新精神。 

  虽已到了耄耋之年,但刘光鼎先生依然奋战在石油勘探的科研第一线,他用自己的拳拳赤子心唱响了一首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桑榆歌。让我们共同祝愿,刘老的晚年生活幸福安康! 

  刘光鼎,1929年出生,祖籍山东蓬莱。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海洋地质学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先后担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司副司长、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进展》主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所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他主持完成的《中国海洋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海区及领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及专著获1993年地质矿产部科技一等奖和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2年获“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9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内外同行称他为“中国海洋地质之父”,由于他习武尚侠,喜欢写诗填词,在中科院享有“大侠”和“黄埔教官”的赞誉。 

(责任编辑:叶瑞优)
关闭窗口
© 1996 - 2019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