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员,大连理工大学(原大连工学院)第二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教育家钱令希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4月20日10时零1分在大连逝世,享年93岁。
钱令希1916年7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938年在比利时自由大学获得“最优等工程师”称号后,回国参加叙昆铁路建设。他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尽自己全力为全民抗日打开一条国际通道。1943年钱令希应邀到浙江大学任教。在那里他写出了一些有杰出创见的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并获奖。1950年,他担任了浙江大学土木系主任,年方34岁。解放前夕,他曾不顾个人安危掩护浙大学生运动中的地下共产党员或进步分子,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钱令希院士是著名力学家。1952年1月,钱令希接受大连工学院院长屈伯川博士之邀,来学校任教授,并先后任大连工学院第一任科学研究部主任、大连工学院副院长、大连工学院院长、大连理工大学顾问等职。50多年来,钱令希呕心沥血,为学校的成长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54年钱令希入选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1958年在他的主持下,创建起工程力学系和工程力学研究所;半个世纪以来,工程力学系和工程力学研究所在钱令希的悉心关怀下不断成长壮大,人才辈出、成果卓著,在国内外力学界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建国初期钱令希出版的著作《静定结构学》与《超静定结构学》在培养我国土木工程师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50年钱令希在《中国科学》发表“余能原理”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0年代钱令希和助手一起在《力学学报》和《中国科学》上发表的关于壳体承载能力的论文,固体力学中极限分析的一般变分原理等,为塑性力学中变分原理的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在力学界引起很大反响。60年代初,在苏联撤离专家的艰难时期,钱令希毅然承担了潜艇结构锥、柱结合壳在静水压力下的稳定分析任务;并在文革期间和助手们一起,在逆境之中、以赤子之心研究出复杂形状锥、柱结合壳体的有利和不利形式及理论分析方法,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我国核潜艇的研制,并被纳入国家设计规范;后来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70年代钱令希致力于在中国创建“计算力学”学科;倡导研究最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承担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油港——大连新港主体工程的设计任务,领导了海上栈桥的设计和建造,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70年代优秀设计奖。80年代初,由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长钱学森推荐,钱令希被选举为第二届理事长;他创办了《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杂志,并成为国际计算力学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他领导开发出结构优化设计程序系统DDDU,该系统在许多工程领域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后经进一步发展1990年又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3年钱令希的专著《工程结构优化设计》获得全国优秀科技著作一等奖。
钱令希是杰出的教育家。他“爱才如命”,有口皆碑,培养了胡海昌、潘家诤、钟万勰、程耿东等国内外著名的力学与水利工程大师。钱令希曾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由他担任名誉理事长的“钱令希力学奖励基金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在他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已奖励了600多位优秀的青年力学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力学学科的持续发展。
钱令希自1956年起先后当选为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1-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79年,钱令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又被评为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1987年,比利时列日大学以比利时国王名义授予钱令希名誉博士学位。1994年,香港理工大学授予他“杰出中国访问学人奖励计划”奖;1995年钱令希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8年获得陈嘉庚技术科学奖。2005年,大连市政府为他颁发了大连市最高科学技术奖“大连科学技术功勋奖”。
在钱令希院士生病、治疗、住院期间,学校和社会各界非常关心他的病情。校党委书记张德祥教授、校长欧进萍院士等校领导以及林安西、程耿东等老领导多次到医院探望和慰问钱令希并积极组织医治;中共中央,全国人大,中国科学院,辽宁省、大连市领导等也通过到医院探望和致电等方式慰问钱令希院士,并嘱托大连市卫生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力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