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青春之歌
 
毛伟:CNNIC
毛伟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国家域名系统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
1997年,国家为了保障国家CN域名体系的稳定运行,授权中科院正式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我有幸出任CNNIC主任一职至今。CNNIC成立之初,国家域名注册申请对象主要以科学家和科研教育机构为主。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想象,当时国家域名的注册过程非常简单,科学家打一个电话过来,我一边接听,一边在域名中央数据库上直接操作,把他们的注册信息录入到数据库文件中,然后存盘、重启进程,国家域名解析就立刻生效了。
在早期中国互联网还处在辅助科研的阶段时,这种简单的国家域名系统运行方式或许还没有任何大问题,而当互联网逐渐向公众领域拓展时,潜藏的隐患开始逐渐暴露。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发生在国家域名系统上的一次“事故”。2003年2月22日,那是一个周末,CNNIC域名中央数据库遭到攻击,导致一些网站的域名无法正常解析,其中就包括知名的门户网站新浪网、人民网等。一大早,时任新浪总裁的汪延打来电话:“毛伟,没想到新浪的访问竟然跟CNNIC有关。”事后,我专门带队登门向新浪致歉。
这次“事故”不仅让我本人也让CNNIC全体员工对国家域名系统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体会,深感肩头责任重大,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科研系统或项目,而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基础服务,是中国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技术上的丝毫纰漏和精神上的丁点麻痹,都很可能给拥有亿万网民、百万网站的中国互联网健康、稳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也正是有了这次教训,我们痛定思痛,在保障国家域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狠抓落实,坚持不懈。内部流程上,借鉴国际经验,采用服务质量承诺监控体系,建立7×24机房值班制度;技术部署上,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多个灾备中心,并在东亚、欧洲、北美等地完成多个国家域名顶级节点海外部署;至今,软硬件投入资金累计超过1个亿。
现在每年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国家域名系统重要性”还是他们的必修课,我都要亲自给他们讲那次事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让每个CNNIC员工,不论是新员工和还是老员工,都要时刻谨记国家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做好国家域名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
国家域名注册管理 告别戴着脚铐跳舞
1999年之前,国内注册的.CN域名和.COM域名的占有比例差不多。2000年,互联网概念大规模普及,注域名、建网站需求猛涨。2000~2002年三年间,COM域名注册数量快速超过了80万个,而CN域名注册量始终在12万个徘徊,甚至出现不增反减的情况。再不努力,CN域名就将成为温水里面被煮的青蛙,想跳都跳不起来了。
我思考,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主场落败了?这让我回忆起了负责COM域名注册管理的美国NSI公司(Network Solutions Inc)首席执行官Gabriel A.Battista先生访问CNNIC的情景。当时,在我们客户服务部,我指着角落处厚度有两人之高的一堆纸质材料跟他说,“这里是所有CN域名的注册申请信息表”,他拿着一份翻看,脸上露出十分讶异的表情。可能他无法想象在互联网时代,域名申请还要像传统申请注册商标一样填写大量的纸质申请表格。这其实已经暴露出我们域名管理体制上的软肋,当国际上通行的域名注册方式是联机注册时,我们还停留在书面申请时代,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境外域名注册管理机构是驾着火箭前行,而我们则戴着脚铐步行,落后是必然的。因此,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启动了域名注册管理政策的调研修订工作。
此时,境内网站大量使用境外域名的对国家信息安全的潜在风险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直接促进了国家域名管理政策的“松绑”。2002年,在一次会议上,一位信息化专家提到“当前中国互联网发展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境内网站大量使用境外域名”,这句话引起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的关注,并指示有关部门拿出对策予以解决。
没过多久,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简化了域名注册手续,实现联机注册;开放域名资源,允许在顶级域名CN下直接注册域名等。政策上与国际接轨,迈出了第一步。
但如何借助政策的调整快速改变落后局面,刚开始我的思路还比较局限,觉得科研事业单位采用市场的手段去推广是不是形象不好。但面对落后,2003年、2004年,在充分尝试了各种推广手段之后,最后我跟大家统一了思想: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同样发展国家域名也可以借助市场手段。随后,“以市场手段实现公益目的”成为了指导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思路。
1997年到现在,从“坐等别人上门”到“主动用市场手段推广”,十多年不断探索,现在CN域名注册量突破1300万个,远远超过COM在国内200多万个的注册数量;国内300万个网站,有77%的网站建立在CN域名之上;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三大盛会纷纷换用CN域名。曾令朱镕基总理担忧的“境内网站主要使用境外域名”问题基本得到解决,CN域名顺理成章成为了国内主流域名。
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融入规则才有望改写
现在,不论是亚太地区的互联网国际组织,还是全球互联网国际组织,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专家的身影,甚至中国专家还在一些重要国际组织里出任要职,中国在亚太互联网的话语权和全球互联网的话语权大大提升。但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却无如此光景。
2000年7月,我单身一人赴美国匹兹堡参加第48届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会议。这是我第一次参加IETF会议,当时主要抱着了解的心态去看看国际互联网界都在关注什么。我看到,参会各方都在围绕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标准展开激辩和行动,技术标准实际上是互联网底层技术的控制权。而当时我们中国的互联网才刚刚起步,国内还有是发展互联网还是终止互联网的争论,那一瞬间感觉到:中国与世界互联网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不抓紧就会在下一代互联网上被彻底边缘化。
回国后,我立刻召集CNNIC所有人员开会,明确了两个内容:其一,我们必须建立跟踪国际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机制,不能让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中继续落后;其二,我们必须设立专门的技术小组从事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究,努力争取国际标准中的中国话语权。
积极推动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寻址技术——中文域名成为国际标准成了我们的重要工作。然而,标准的制定过程探索之路异常艰辛。开会的时候,3000多人当中只有我们寥寥三两个中国人,最初没有一个外国专家愿意耐心倾听CNNIC技术小组对中文域名价值和必要性的阐释,倍感孤独和压力。
此外,还有来自经济上的困难和语言上的障碍。参加IETF会议,每人要交至少600美元的注册费。由于经费紧张,有时候我和出国的其他同事,无法在会议指定酒店入住,只能住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小旅馆,然后每天坐四五十分钟的公交车到会场参会。英语是IETF大会的通用语言,然而,由于确实存在技术差距,加上用英文解释中文编码问题不是我们的长项,只好连说带写与对方交流。那时候,为了尽快了解国际技术讨论的最新进展,技术小组都拿着IETF有关技术文档日夜苦读。
我们当时深切感受到一种悲壮,因为中国人在国际标准中几乎一片空白,没有人看好中国。当然,我们也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就代表中国,背后是整个国家支持。恰是在孤独、悲壮和自豪的复杂感受中,CNNIC技术人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国际标准的漫漫征途上迎难而上。
苦恼过后,我意识到:要参与标准制定,必须融入规则,遵循开放性,实用性原则,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我们把IETF的技术领袖请到CNNIC来访问,让他们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同时,也了解国际标准的制定规则。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IETF是一个开放的务实的组织,谁的方案好,大家就投谁的票,没有什么顾虑。IETF的专家开会时,穿着带有IETF标识的圆领T恤,有的甚至穿着大裤衩,胡子拉碴的,表决时通常不举手,而是鼻子里哼哼两声就表示同意。所以一个决议通过与否,往往取决于哼哼声的大小。
当时,我们发现一些外国公司的参会人员高达数十人,表决时他们占有很大的优势,光他们一个公司的哼哼声就很大,再加上同一国家的其他人员一起参与,他们的提案很容易就通过了。为此,一方面,我们不断动员中国机构派员参加IETF,参会中国代表人数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我们广泛联络那些跟我们面临问题类似的组织和机构,联合提案共同表决,增大有利于中国利益决议的通过概率。
如今,CNNIC先后完成了三项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不仅为国际上其他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典范,更重要的是,这些国际标准的相继出台,使得中国在国际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大大提高,为潜在的网民降低了上网的门槛。从“跟随”、“参与”到“引领”,我们成功实现了利用国际互联网规则达成中国话语权。
中国互联网的创新 也要靠摸着石头过河
回首我在CNNIC的十多年工作,在技术、管理、服务和机制体制上积极探索和创新,离不开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理念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和思路开阔。
在最初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太看好CN域名的发展,我清楚的记得:2003年,我在办公室接待了当时一家国内最大的域名注册商的老板,当时,我跟他说,“3年内,CN域名的注册量一定会超过100万”。他马上就表示:“这不可能”。于是我们以“邀请对方攀登珠峰”为题打了一个赌,如果3年内CN域名注册量真的超过了100万,他掏钱请我去攀登珠峰,反之,我则请他去。2005年12月底,CN域名注册量首次突破百万,达109万个。而这家注册商因为没能抓住这轮CN域名发展浪潮,如今已经被很多后起之秀超过。
事实上,CNNIC实施各项创新实现发展的种种举措也是类似的,如果不抓住机会成长,那就很容易溃败。我想,“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当有石头可摸的时候,一定要抓紧过河。对我而言,从“坐等别人上门”到“用市场手段实现公益目的”,是在CNNIC管理工作中的方法创新。
如今,CNNIC发展的第二次创新机遇又摆在我的面前,那就是如何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创新,让CNNIC孵化的各类互联网技术应用找到更好的生存土壤,实现良性发展。
谈到这里,我们就不能绕过CNNIC通用网址服务。在当时,CNNIC作为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肩负着国家互联网地址资源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职责,当我们敏锐意识到中文上网在广大网民中潜藏着巨大需求时,便顺势推出了“通用网址”服务,由于与当时一些商业公司的服务类似,引发了很多社会争论,一些指责“CNNIC越权”、“与民争利”的说法在公众中颇有共鸣。
究其原因,从国内外实践看,技术研究和发展永远是优先于国家政策制定。技术研究和发展的本身就包含着技术创新的意味,就必然有超出原有的规则和认识范围的地方。也就是说,新服务往往是没有什么资格门槛限制,谁都可以做,这必然导致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作为承担国家特定公益责任的CNNIC,因其多少带着政府批准的“官方”色彩,这种身份在与民营公司开展市场竞争中,往往会造成舆论上的被动。
那么,作为CNNIC孵化的技术创新成果,如何转化为服务社会的产品,可能需要寻找更好的土壤。这也就是当前CNNIC所面临的在机制、体制方面的创新挑战。
换言之,我觉得“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二层含义应该是,当摸着的不是石头时,一定要快速转移,寻找下一个石头继续过河。而对于摸着不论是黄金抑或鸡蛋,只需要给他们寻找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和土壤给予安置,这也正是体制机制创新的空间所在。
我想,在未来CNNIC20年、100年的成长和发展之路上,结合CNNIC的定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摸着石头过河的还将一路与我们相伴而行。
© 1996 - 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