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系统的岩溶地貌考察
发布时间:2016-09-01 来源: 【字号:  

 

徐霞客旅行总线路图

  我国华南和西南的热带岩溶(峰林),分布广、类型全,曾被誉为世界最奇特的岩溶地区[1]。《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最早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学和洞穴学著作[2],详细记述了1613~1639年考察的岩溶地貌现象,并分析了相关岩溶地貌的发育机制。

  徐弘祖(15871941年),字振之,号霞客,明南直隶江阴人[3]。自其20岁至56岁逝世,几乎都在外旅行考察。16361639年,游历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等地,考察西南岩溶地貌,为世界岩溶学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可溶岩连续分布面积最大、热带亚热带岩溶最为发育的地区。徐霞客在该区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考察,考察范围远比同时期西方学者广阔[4]。他在世界上最早论述热带岩溶1,理清其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并为岩溶地貌做了分类和命名,指出岩溶地貌存在区域差异。他在游记中指出,“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云南罗平),东北尽于道州(湖南道县),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西南之极云”[5] 

  徐霞客观察记述了考察区域的几乎所有热带、亚热带岩溶现象,其类型和数量比早期西方任何单一学者记录的都要多且详细,并对其成因和地理分布提出明确的科学观点[6]岩溶发育机制方面,不仅记述了溶蚀作用,还着重指出流水侵蚀和重力【当时可能没有“重力”这个概念】作用在岩溶地貌形成中的意义1如,云南保山水帘洞,“崖间有悬干虬枝为水所淋漓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7]广西桂平(浔州)石桥村,“其东有山,……迸穴愈多,皆石骨嘘结,偶骨裂土迸,则石出而穴陷焉”[8]在洞穴学方面,准确细致地记述了300多个洞穴,这些记录几乎涉及洞穴学的各个分支。如,桂林七星岩“计前自栖霞达曾公岩,约径过者共二里,复自曾公岩入而出,约盘旋者共三里”[9]。这与现代测量数据基本一致[10](马敏敏 撰) 

  参考文献 

  [1] 任美鄂. 徐霞客对世界岩溶学的贡献. 地理学报. 1984, 39(3): 252-258 

  [2] 杨文衡. 十七世纪的现代学者:徐霞客及其游记. 深圳: 海天出版社. 2013: 77 

  [3] 张永康, 朱钧侃, 杨达源主编. 徐学发展史.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2: 42 

  [4] 朱德浩, 李慧芳. 世界岩溶地貌和洞穴考察研究的先驱——徐霞客. 中国岩溶. 1991, 10(3): 245-250 

  [5] []徐弘祖,褚绍唐,吴应寿整理,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97 

  [6] 唐锡仁, 杨文衡. 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57 

  [7] []徐弘祖,褚绍唐,吴应寿整理,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45 

  [8] []徐弘祖,褚绍唐,吴应寿整理,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05 

  [9] []徐弘祖,褚绍唐,吴应寿整理,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95 

  [10] 唐锡仁, 杨文衡. 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4 

(责任编辑:麻晓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