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造纸术(Paper making)
发布时间:2016-09-01 来源: 【字号:  

《天工开物》抄纸图

西汉早期纸质地图残片

  造纸术的基本方法,先用植物纤维制成纸浆,以帘模滤水,使纤维交叠其上形成薄片。中国传统造纸术包括浇纸法和抄纸法,先有浇纸法,后有抄纸法。浇纸法将纸浆直接浇到帘模上成型,产品表面粗糙、纤维分布不均。抄纸法在纸浆中加入纸药,和水搅拌,令纸浆悬浮,帘模入水抄出纸张,产品表面较光滑、往往有帘纹、纤维分布均匀[1]。两种方法迄今并存,晋唐以降,抄纸法是主流技术。麻、楮树皮、藤、竹、麦稻茎秆等植物纤维,都曾先后用作造纸原料。

  公元前2世纪(西汉前期)已出现植物纤维纸。1930年代以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8次发现西汉(含新莽时期)古纸[2]。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纸张有墨线图样,或系地图残片,推测属于汉文帝、景帝时期(公元前179-142年)[3]。敦煌悬泉置(汉武帝时期设立的驿站)遗址发现古纸460片,检测样品为麻类纤维所成。西汉地层出土者全为浇纸法产品,东汉地层有少量抄纸法产品[4]。其中汉昭帝时期(公元前86-74年)地层出土古纸有隶书药名字迹,是迄今所见最早有文字的纸[5]。从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来看,西汉古纸主要用作包装材料。

  公元2世纪初,尚方令蔡伦对制造作为书写材料的纸张有重大贡献。按《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6] 西汉已用浇纸法生产麻纸。经过工艺改良的“蔡侯纸”很可能是抄纸法产品,平滑光洁,适合书写。选择树皮、麻头(生麻废弃部分),原料可大量廉价供应,降低造纸成本。

  纸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纸张适合书写、绘画和印刷,是文字和信息传播的理想载体。公元3至4世纪,中国书籍的书写材料普遍由简牍(竹、木)过渡到纸。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保存了三国至北宋(公元3-11世纪)八百年多间的经卷、文书、佛画等纸质文籍,总数约达5万件。印刷术发明后,纸张作为最基本的印刷材料,对文化传播有重要的作用。纸与造纸术(抄纸法)在3-5世纪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8世纪传至西亚,12世纪传入欧洲,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7]。(郑诚 撰)

    参考文献

  [1] 李晓岑《浇纸法与抄纸法——中国大陆保存的两种不同造纸技术体系》,《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第5期,76-82。

  [2]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与世界影响》,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31-32

  [3] 田建、何双全《甘肃天水放马滩秦汉墓群的发掘》,《文物》,1989年第2期,1-11。

  [4] 李晓岑、王辉、贺超海《甘肃悬泉置遗址出土古纸的时代及相关问题》,《自然科学史研究》2012年3期,277-287。

  [5] 何双全《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5期,4-20。

  [6] 范晔《后汉书》卷七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65,2513。

  [7]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100-104。

(责任编辑:麻晓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