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活字印刷术(Movable type printing)
发布时间:2016-09-01 来源: 【字号:  

图1 王祯《农书》活字板韵轮图

图2《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摆书图》(局部)

 

咸通九年金刚经(868年),大英博物馆藏

  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重大革新。基本方法是预制大量独立活字(阳文反字),组合排版,涂墨覆纸印刷,拆版后活字可再行重排。

  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胶泥活字,排版印书。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布衣毕昇以胶泥刻字,用火烧坚,制作众多活字,在带框的铁板内排字成页,加热板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固定活字,压平字面,即可刷墨印纸。“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1]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周必大即参考沈括之说,用胶泥活字印行《玉堂杂记》。13世纪中期,姚枢教其弟子杨古“为沈氏活版”,印行《近思录》(1240年前后)等书[2]。

  13世纪末,木活字与金属活字均已出现。王祯《农书》(1300年)附载《造活字印书法》,提及前人有“烧熟瓦字”(泥活字),“近世又有铸锡作字”(锡活字)排印书籍,继而介绍了自创的木活字印刷方案,设计轮盘,按韵部储字,提高检字效率。王祯纂修《旌德县志》(1298年)即用此法印成[3]。约20年后,奉化知州马称德制成十万木活字,印行《大学衍义》(1322年)等书[4]。传世西夏文佛经活字印本与元代回鹘文木活字,见证了活字印刷技术的跨语言传播。13-14世纪,朝鲜半岛也开始制造汉文活字印书,《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1377年)可能是现存最早带有年款的汉文金属活字本。15世纪后期欧洲兴起的金属活字印刷,机械化程度高,工艺自成体系,但基本方法与古代中国活字印刷术并无二至,很可能受到后者的启发。

  明代木活字印刷书籍可考者百余种;金属活字本可考者约60余种,16世纪初无锡华氏、安氏印本约占三分之二[5]。18世纪,清朝官方大规模采用活字印书,康熙末年的《古今图书集成》(铜活字本)与乾隆年间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木活字本)是其代表。乾隆以降,民间活字印书(木活字为主)较前代更为盛行。此外,活字印刷常用于生产时效性强的印刷品,诸如报纸(如《京报》)、彩票等。家谱印量少,也往往选择活字排印[6]。

  就一般书籍出版来说,传统汉文活字印刷技术要求高、书版难以保存,相对雕版印刷尚无全面优势,长期处于次要地位。19世纪后期,西方近代印刷技术传入(印刷机、铅活字、电镀字模、纸型等),汉文活字印刷实现了技术突破,铅字排版印刷在20世纪占据了主导地位。 (郑诚 撰) 

 

   参考文献 

  [1] 沈括《元刊梦溪笔谈》卷十八,8a-9a,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447-448。

  [2] 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537-541,545-547。

  [3] 《王祯农书》,王毓瑚校,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437-440。

  [4] 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547-550。

  [5] 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554,572。

  [6] 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512-513,613-614,598-602,

(责任编辑:麻晓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