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在创新三期部署建设了“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该网络包括4个新建的海洋观测研究站、现有的3个国家临海生态环境监测站以及中科院近海开放航次断面调查,实现了点、线、面结合的多要素同步观测,同时兼有全面调查与专项研究功能。该网络由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共同负责日常的运行管理。
该观测网络体系是我国近海生态、生物资源、海洋环境与声学观测研究体系的核心部分,是水下定位与导航技术、水声通讯技术、水下光缆技术、深海工程结构、深海机器人等高技术研究的关键支撑平台,能有效地监控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和海洋环境的演变,以及关键航道断面的海洋环境与声学特性变化。
该观测网络体系积累和提供长期综合性基础资料,为阐明中国近海的长期变化规律,发现新的海洋现象,揭示和预测在自然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海洋动力环境、水体环境、地质条件、生态系统的响应,为原创性理论的创立提供实测依据;将最大限度地采集与融合平台邻近海区实时海洋综合信息,为海洋环境预测、灾害预警提供实时监测数据;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海洋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做出引领性贡献。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台站分布详表
1 |
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
国家、CERN |
1979 |
南海海洋所 |
2 |
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 |
国家、CERN |
1984 |
南海海洋所 |
3 |
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站 |
国家、CERN |
1981 |
海洋所 |
4 |
西沙海洋观测研究站 |
院近海网络 |
2007 |
南海海洋所 |
5 |
南沙海洋观测研究站 |
院近海网络 |
2007 |
南海海洋所 |
6 |
黄海海洋观测研究站 |
院近海网络 |
2009 |
海洋所 |
7 |
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 |
院近海网络 |
2009 |
海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