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实施一批促发展、惠民生的科技示范工程
      2009-10-27

  为国家重大措施提供科技支撑,选择中国科学院前期已有部署、技术比较成熟、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有利于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科技成果,联合各方科研力量,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惠民示范工程。近期启动实施的有: 

  (一)宽带网络推广应用示范工程 

  近年来,中科院在融合广播通信的宽带无线移动多媒体(BWM)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700MHz频段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果。BWM系统技术先进,已经在杭州无线数字城市建设项目中实现规模商用,在汶川地震抢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项性能得到了实际应用的检验。 

  基于BWM技术可以高效率地实现统一的宽带网络建设目标,将有线光纤网络、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满足公安、交通、水利、卫生、城管等政府行业部门对宽带无线移动视频通信、远程监控、应急指挥处理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而且可以较低的成本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交互式数字电视、宽带上网、语音通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服务。中科院正与多个省市洽谈合作,大力推进以“三网融合”为核心的宽带网络建设,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宽带网、平战能结合”的目标, 可极大地推进相关地区社会信息化进程,促进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并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保面积、增单产”农业示范工程 

  我国粮食生产与农业发展面临着耕地资源持续减少,粮食单产徘徊不前且稳定高产难以为继,水土化肥农药过度消耗导致食品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守住“18亿亩红线”、“千亿斤粮食增产”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国科学院在近20年长期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投资1.5亿元于2007年启动了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在不同土壤和生态类型的7个省区进行试点研究,在万亩试验区和10万亩示范区上形成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成效显著的试验成果,得到有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响应。 

  为在区域尺度上提供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面积示范样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产品和产业升级,在试点研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将继续实施“保面积、增单产”农业示范工程。在耕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整理、粮食高产稳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绿色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安全生产等方面,联合地方政府和相关科技力量共同组织实施,争取通过3年示范,取得大面积成功后由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推广。 

  (三)西部生态建设综合示范工程与监测评估 

  我国实施了许多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其主导功能明显,为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综合效益还有待提高。中国科学院拥有遥感卫星地面站、遥感飞机和生态系统观测网络等科技基础设施,自“十五”开始组织实施了西部行动计划,并长期承担国家各类相关计划项目,已开展了三北防护林等重大工程生态效益的监测与评估,在西部8个典型地区开展了退化生态系统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将已有技术加以集成和提升,建立示范工程,可大大提高生态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将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坡耕地建设等重大生态工程,提供科技支撑和推广示范。 

  基于现有基础,针对我国西部6类生态退化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和相关经济社会问题,中国科学院拟集成各种高效的生态建设技术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技术,以遥感与地面观测相结合,依托大型计算机,以多源数据同化和自动处理技术为基础,建成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工程监测评估系统,开展监测与效益评估,提出西部生态建设方向、布局及可持续管理建议。可为我国已有生态工程的完善、推广以及新的生态工程的规划、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四)生物技术创新与生物产业促进计划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已开始进入规模化和产业化阶段,生物产业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对于提升我国生物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保障生物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中国科学院在农业、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已于2008年分别倡议成立了中国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创新联盟、中国药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和绿色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目前,联盟企业共120余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共吸引意向性的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逾25亿元。 

  为了使生物技术创新成果不断向国内优势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转移转化,带动国家和地方生物产业发展,中国科学院实施了生物技术创新与生物产业促进计划。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从机制体制上保障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延伸技术创新价值链,支持地方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产业节能减排,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拟通过计划联合地方和行业,培育一批大型企业与产业集群,形成示范,促进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 

  (五)低成本医疗工程技术 

  健康作为“人之本、国之基”和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成为全人类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全世界科学研究重心。目前我国医疗行业由于存在一些客观问题,从而造成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中国科学院建院近60年来,科研人员较好地将光机电和生物技术应用到医疗器械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综合开发能力,院内众多研究所在医疗仪器和医学工程学科方向已经进行了初步布局,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我院研发的一批医疗仪器产品已经实现产业化,如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免疫分析仪、NLX系列妇科人流手术内窥镜、便携式X光机、多功能体检床等,在国内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将以已具有的核心技术为基础,整合院内相关单位技术力量,建立一个由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地方政府、相关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参与的技术攻关、产业化和技术推广体系联盟,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等先进高技术手段,通过自主创新研究基层医疗适宜技术,研制成本较低、操作简单的检测、治疗、康复器械;推进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促进资源共享和资源的均衡,实现低成本健康医疗,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社会医疗卫生体系。最终实现低成本医疗技术和仪器装备的研发,以及主要依靠国产技术和装备的健康医疗覆盖体系模型的建立,推动我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1996 - 2009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Email: webeditor@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