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推进一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成果应用
      2009-10-27

  重点推进一批有利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的应用,促进“上水平、调结构”。近期正在重点推进以下项目的实施:

  (一)激光显示技术及产业应用

  我国是显示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从显像管到平板显示一直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当前,包括激光显示在内的新一代显示技术迅速发展,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竞争,为我国显示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新机遇。激光显示色彩更加艳丽,图像更加逼真,被产业界看作“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与现有显示技术相比,激光显示的能耗降低50%以上,寿命延长10倍以上,可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到大屏幕影院等多个领域。据预测,激光显示产业将在2013年前后进入大规模消费市场。

  中国科学院已经攻克了激光显示产业化的核心关键技术与工艺,取得了80余项专利,占国际相关专利总数的10%。全固态激光光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电光效率为国际同类激光器的两倍以上,成本降低5倍。已经研发出55英寸激光电视样机,发布了全球首家激光数字影院,研制成功的6平米激光投影系统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了全程服务。目前,中国科学院正联合国内优势院所、企业,开展工程化攻关,筹建激光显示产业化示范基地,为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做好准备。

  (二)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产业化

  半导体照明技术具有节能、长寿命、环境友好的特点,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市政照明为例,半导体照明在铺设成本、耗电成本等方面均大大优于现广泛采用的高压钠灯。目前我国半导体照明芯片的产业水平只达到60流明/瓦左右,不能满足市政照明的需求,高端核心部件大部分依赖于进口。

  中国科学院在半导体照明材料、芯片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多项重大突破,拥有授权核心专利12项,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0流明/瓦发光效率技术,已与多家企业合作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化平台。建议国家组织实施半导体绿色照明示范工程:实现80流明/瓦LED芯片的产业化,形成每条线月产1000万瓦大功率LED芯片的生产能力;会同科技部选择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实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开发高亮度半导体照明LED器件的SiC衬底材料,将发光效率提高到100流明/瓦以上,形成国际竞争力。工程的实施将拉动100亿元市场,提供20万个就业机会。

  (三)煤的新一代高效洁净综合利用

  自主发展低成本、洁净、高效煤炭综合利用技术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是煤的新一代高效洁净综合利用的核心技术,比同等规模的常规燃煤电站供电效率高6-8个百分点,污染物排放仅为1/10,节约用水50%以上,还可方便地实现电能和清洁燃料、氢、化工品、钢铁等能源及材料产品的联合生产。到2020年,我国IGCC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1亿千瓦,将形成约7000亿元的市场,已引起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范,加快自主部署。

  中国科学院已掌握了IGCC/联产的核心技术,十五期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60MW IGCC联产甲醇工程,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容量,大规模推广应用,中国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大型骨干企业紧密结合,拟分步在广东东莞建设800MW IGCC发电工程,在江苏连云港建设1200MWe IGCC/联产及二氧化碳减排工程、在山西潞安建设煤基多联产循环经济商业化生产园区、在新疆建设煤制天然气工程,带动煤炭、电力、化工、材料、重大装备制造产业的升级,形成新的产业链和综合能源企业,抢占国际竞争优势,

  (四)新一代打印制版技术应用

  印刷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印刷业占主导地位的是北大方正开发的激光照排技术。国际上代表印刷制版的发展方向是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上述两种技术均涉及感光和化学处理,过程复杂,成本高、耗时长,并因化学品清洗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发明了基于纳米材料的新一代打印制版技术,通过开发的新型纳米转印材料,直接打印制版,实现真正的印刷制版数字化,所打即所见。彻底摒弃了感光成像的思路,有效缩短了制版流程,大大降低了成本,用过的印版还可以回收,是一种绿色的高质量快速制版技术。

  目前中国科学院正积极支持相关纳米材料的规模产业化,通过与相关公司的合作,成功地在不同类型印刷机上进行多次单色和彩色印刷试验。推动新一代打印制版技术的系统优化和技术集成,促进我国印刷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1996 - 2009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Email: webeditor@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