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山东莱阳
【中国科学报】重返“白垩纪”
发布时间:2013-09-06 来源:中国科学报 陆琦 【字号:  

① 2号地点发掘现场。

② 峡谷中的恐龙蛋蛋壳化石。

③ 科考队员用粗麻布浸泡热石膏液做成绷带来包裹化石。

④ 科考队员比对化石大小。

⑤ 形状各异的石膏包上用墨水标识了采取日期和编号。

⑥ 科考队员正在对2号地点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仔细清理。

  穿过一片茂密的玉米地,一座蓝顶的白色“大棚”与周边的民宅对比鲜明。走进去一看,一根根露出土面的硕大“龙骨”着实令人震惊,椎骨、腿骨等部位都清晰可辨。这里是山东省莱阳市金刚口村东北角,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10年新发现的恐龙化石抢救性发掘地点(2号地点)。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原生态化石在半出土状态中呈现的面貌,同时,从坑道一侧保留完整的红色夹灰色的地层剖面上,可以看出七八千万年前,地质沉积与气候变化留下的明显痕迹。
  莱阳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第一具完整恐龙化石骨架的地方,自上世纪20年代起,老一代地质古生物学家曾多次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和发掘,并发现了著名的棘鼻青岛龙。
  2010年4~7月,中科院古脊椎所—莱阳市联合恐龙科考队再次对莱阳进行恐龙科考和发掘。该所研究员、科考队队长汪筱林告诉记者,新一轮的大规模考察和发掘已经取得初步进展,如发现了许多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新地点和层位,还发现了平原恐龙峡谷群和地质遗迹群等地质地貌遗迹。
  以2号地点为例,科考队发现在100米左右的剖面上,从下至上至少有5个富含恐龙化石的层位。目前正抢救性发掘其中的两个连续化石层,已在两个层位上发现数十件比较大型的恐龙骨骼,以鸭嘴龙类为主,同时也发现数百件恐龙化石和龟类等的碎片,并发现多枚孤立的食肉性恐龙牙齿,进一步确认了大型恐龙化石目的层和恐龙化石的埋藏规律和富集规律。
  在金刚口1号地点(棘鼻青岛龙的发现地点)和2号地点周边不到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确认至少有20个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层位。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如此富集和密集分布,在国内实属罕见,在国际上也不多见。
  2011年底,莱阳获批“白垩纪国家级地质公园”,今年7月初,研究人员再次对2号地点进行保护发掘,为“白垩纪国家级地质公园”储备材料。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3-09-06 第4版 影像)
关闭窗口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