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果转化
【中国科学报】“南国陶都”的第二次机会
——中科院成果转化掠影系列报道之一
发布时间:2013-10-30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丁佳 【字号:  
    大街小巷上,一家家陶瓷店铺鳞次栉比,生意红火;再抬头望望,高楼上竖着的花花绿绿的广告牌,十有七八也在宣传着陶瓷产品。
    这里就是有着“南国陶都”之称的佛山。佛山有着700多年的制陶历史,虽然几经淘汰转型,陶瓷却始终是这个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和其他传统产业一样,陶瓷业也有着传统产业的“通病”:能耗多,污染重,科技含量不高,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等问题亟待解决。
    作为陶瓷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深知科技创新的利害。从2008年开始,公司就开始主动与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建立合作,共同承担政府科技项目。
    例如,针对建筑陶瓷生产中浆料水分高、能耗大的行业共性技术问题,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与东鹏公司合作,联合研发了一种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剔除了落后的水玻璃减水剂组分,在减少陶瓷生产过程中浆料水分含量的同时,改善了浆料的使用性能,降低了陶瓷生产中的能耗。
    “这项技术比传统工艺减少了大约10%的水分。”东鹏公司高级工程师范玉容说,“这个数字看上去不大,但从成本上看,一年就能为我们节能10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中科院的合作,我们企业也能对整个陶瓷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贡献了。”
    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加湿器的民营企业,其总经理叶卫忠更爱把自己的公司称为“一家致力于超声雾化产品及其核心组件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的科技创新企业”。
    可就在几年前,叶卫忠还没有这样的自信。原因是在中国的超声雾化行业中,换能器件的质量低下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瓶颈。“很多人家里的加湿器,用一年就不出雾了,其实就是换能器坏了。”
    换能器件的核心是一种压电陶瓷,在加电压的状态下,这种陶瓷会变形、振动,进而产生超声,将水雾化。除了加湿器,压电陶瓷还可广泛应用于B超、无线电滤波等领域。由于这一技术在军工方面的价值,国外对我国一直处于惜售状态。
    了解企业的困难后,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昌群做了一次“媒人”。“其实,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就有这种材料,但一直没有机会用在民用领域。”在他的撮合下,双方一拍即合,研究所与公司开展了合作研发,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推出了多种款式的雾化器件,实现了换能器件的升级,推动了中国超声雾化行业的进步。
    “现在我们的产品连续工作5000小时,成雾量衰减率还不到20%,人基本感觉不出来。”叶卫忠感慨说,“与中科院的合作,让我们企业的未来发展有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有数据显示,自2009年中科院与佛山院市战略合作全面展开以来,中科院来佛山开展合作的研发院所共54家,引进院属研究机构创新团队40多个,建成专业中心7个,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37个,实施院市合作项目780余项,经费超6.5亿元,形成新产品102项,产业化53项,带动产值超500亿元。
    “以前我在上海工作,企业家经常跑来问,你们这里有什么赚钱的项目;而在佛山,企业会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请科学家来帮忙解决。”李昌群说,中科院在佛山的成果转化工作,是“以自下而上的技术对接为主,自上而下的技术转移为辅”。
    也许正是这两者的不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广东速度”和“佛山特色”,也给了“南国陶都”一个再次腾飞的机会。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13-10-30 第1版 要闻)
关闭窗口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