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科技日报】“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第六次下潜主驾叶聪:马里亚纳海沟,我会再来
发布时间:2012-07-02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  

试航员手记

6月30日是计划中的7000米级海试最后一次下潜,由崔维成、张东升和我执行任务,目标是第三次突破7000米深度,对海试现场验收的内容进行查缺补漏。

北京时间5时12分,“蛟龙”号被布放到海面。5时20分,我开启注水阀,潜水器开始下潜。

和以往的下潜有所不同的是,潜水器的各处空隙,都被放置了各种保丽龙材料的小模型,在空气中的体积足有小半个立方米。

大大小小的白色模型,有水杯、五角星、圣诞树、心、平板、鲸鱼、小熊等各种形状,表面被画上漂亮的图案,写着各式各样的祝福,给亲人、给朋友、给领导、给自己,结尾大多有这么一句“来自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第51次下潜”“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深处”等字样。

我们3个试航员在舱内开玩笑,增加了这么多“福”力材料,会不会影响下潜速度呢?

今年7000米级海试的前两次下潜选择在海试区域中间,那里地势平坦、生物贫乏;后三次下潜选在东南角,那里坡度大、矿石小、生物多。今天是7000米级海试的最后一次下潜,我们决定到西北角去看看。

多普勒测速仪打到海底时,我发现那地方只有6900米,于是选择了提前抛载,低速向西滑翔,在这个过程,我们试验了可调压载功能,这是本次下潜查缺补漏的重点。

到达海底时,我第一时间发现眼前的景象不同以往。

海底是一条条又黑又粗的平行横线,黑色的是裸露在海底的石头,石头之间是少量的白沙,近底航行了一段时间,我感觉这地方突出物太多太乱,不适合坐底,拍摄了足够的图像后,迅速离开,向北航行。

北面是个山谷,沉积物又软又厚,几乎没什么生物可以看到,关键是水流很弱,流向也不明,我们的视线经常被推力器搅起来的沉积物遮挡。花了10多分钟,总算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点和艏向,我们将潜水器稳稳坐在海底,赶紧取沉积物样品,然后是进行应急通信设备测试。

13时,海底工作结束,抛载上浮。

第51次下潜最大深度7035米。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下深一点,再刷新个下潜深度的纪录多好。

从2002年到2012年,从702所的水池到马里亚纳海沟,“蛟龙”和我们一起成长,几十米的区别我已经不在乎。

马里亚纳海沟是个奇妙的地方,这次7000米级的海试让我终身难忘,极限的水深、起伏的地形、多样的矿石、时聚时散的生物……相信不久我会再来,希望再来时,就不是4位数字的深度了。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