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科技日报】为“蛟龙号”第二次下潜警戒护航
发布时间:2012-06-21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  

海六看“蛟龙”孙雁鸣摄

执行警戒与保障任务的海洋六号19日晚,收到向阳红9号发来的“蛟龙号”下潜的传真后,孙船长立即告诉杨总,杨总迅速和刘助理调整作业计划,孙船长根据传真要求告知值班驾驶员要在6时前到达指定位置待命,“蛟龙号”预计7时下潜。

“蛟龙”要下潜,警戒和保障的重任自然落在值班驾驶员的身上。作为海上生产安全负责人的孙船长,牢记临时党委书记的杨总叮嘱,时刻关注驾驶员的值班动态,要求驾驶台值班人员要严格执行现场指挥部发来的《警戒保障行动方案》,确保海试安全。在“蛟龙号”下潜的整个过程,杨总和孙船长经常到驾驶台“查岗”,检查值班人员的工作情况。

虽然海洋六号有过去年5000米海试的警戒护航经验,但去年的位置和今年不同,去年是远在东太平洋的结核合同区,海试区远离商船航道,过往商船及作业渔船稀少,警戒护航任务相对轻松。今年“蛟龙”的海试区域,正好靠近商船通道,每天都有商船经过该海域,另外海试区域离加罗林群岛比较近,存在作业渔船出没的可能性,因此警戒护航任务比较艰巨。这对值班驾驶员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今天的下潜时间定在7时,凌晨5时10分,在海试区附近作业海洋六号提前抵达海试点漂航待命,和向9船距离只有3海里之多。此时,天刚刚亮,海况明显比昨天差,偏东风5级,浪高超过2米。6时,值班大副通过雷达观察到向9船速度发生了变化,大副立即用VHF对讲机和向9通话,询问向9的动态,得知向9向海试点驶近。6点20分左右,向9船从海六尾部通过,最近距离只有三百米,不用望远镜都可以看到向9驾驶台的值班人员在晃动。通过VHF对讲机,大副得知“蛟龙号”下潜准备工作就绪,7点下潜。通过雷达和AIS观测到向9的船速降低,已到达指定下潜位置,值班大副启动推进器,值班水手操纵舵机,向西驶去,与向9保持3海里以上安全距离。7点12分,“蛟龙号”下水,开始了约10个小时的下潜之旅。值班驾驶员向往常一样,坚守驾驶台,通过雷达、AIS、电子海图、VHF对讲机等设备加强了望,严阵以待,确保海试安全。

这是“蛟龙”的第二次下潜,到底能下潜多深呢?海洋六号的科考队员不断在假想、猜测。有的说是6800米,有的说6900米,甚至有的说7000米,说法不一。答案只能用实践去检验。中午12点25分,根据向9值班驾驶员传来的数据,蛟龙下潜深度最深达到6965米,离7000米只有一步之遥啊。下午4点30分,向9又传来消息,蛟龙上浮正常,距离水面约2000米,离胜利越来越近了。傍晚18点13分,向9传来消息,“蛟龙号”成功回收母船,警戒解除。消息传开,海洋六号的科考队员无不欢欣鼓舞,祝贺“蛟龙”下潜再创新纪录。

警报解除,海洋六号立即动车前往附近海域执行27航次的调查任务。驶往作业点位置正好要经过向9船,值班大副有意调整了航向,尽量靠近向9船,让在飞机平台散步的海洋六号科考队员们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蛟龙号”的风采。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