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三次坐底,最深抵达6965米
“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
发布时间:2012-06-20 来源:人民日报 余建斌 【字号:  

北京时间6月19日16时许,“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成功回收至母船甲板,潜航员顺利出舱。

这意味着“蛟龙”号完成了7000米级海试的第二次下潜试验,历时11个多小时。本次下潜最大深度6965米,三次成功坐底,并完成沉积物、深海水体取样等作业内容。当前,距离成功突破7000米只剩下35米。

历时11个多小时,“蛟龙”再次刷新深潜纪录

“人员各就各位!”

北京时间6月19日清晨5时,随着“蛟龙”号海试现场总指挥发布第一道命令,“蛟龙”号潜水器5时14分布放入水,5时25分潜水器开始下潜。

到5时32分,“蛟龙”下潜深度为350米。约一个小时后的6点35分,“蛟龙”号下潜深度迅速达到了2800米。整整一个小时后,“蛟龙”号下潜深度超过5000米,并从潜水器传回了3张照片。

北京时间8时13分,“蛟龙”号下潜深度超过6000米,下潜速度达到30米每分钟,到8时40分,“蛟龙”号下潜深度6905米,已经坐底,潜航员唐嘉陵等人感觉状态不错,设备也一切正常。随即利用“蛟龙”号强大的水底活动能力,开展了近底巡航和坐底作业。9时24分,“蛟龙”号再次坐底,下潜深度6965米,开展了相关作业。

在近7000米的深海海底度过近3个半小时后,12时02分“蛟龙”号抛载上浮,返程经历了约4个小时,最终“蛟龙”成功浮出水面,回收至母船甲板,潜航员安全出舱。全部试验过程历时687分钟。

本次下潜,“蛟龙”号按照现场指挥部制定的计划,顺利下潜到预定的作业深度和作业地点,开展了近底巡航和照相、摄像以及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测量,坐底完成了沉积物取样、水样取样等作业,完成了本次下潜预订的全部考核内容,潜水器到达指定位置、开展定点作业能力得到验证。

最大下潜深度6965米,也再次创造了下潜深度最大、下潜时间最长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未来几天海况良好,有利于再次下潜

此前,由于台风影响和机械故障原因,“蛟龙”号推迟了原本定于18日举行的7000米级海试的第二次试验。

在“蛟龙”号6月15日的下潜试验中,声学数字通信系统在潜水器下潜到6200米左右深度时意外中断,海试团队立即开启水声电话恢复潜水器与试验母船的语音通话,保证了试验顺利进行。

除了声学系统故障,“蛟龙”号在15日的试验中还出现了主液压源误报警、推力器故障和可调压载系统异常。

海试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说,这是“蛟龙”号第一次到达这样的深度,出现的故障也都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

6月18日,“蛟龙”号本体总设计师组对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和讨论,制定相应维修方案。经过一天的故障排除与维护,所有设备显示正常。

根据现场气象预报,超强台风“古超”已远离试验海区,从18日起,未来2—3天,试验海区海况良好,满足深潜试验条件。

19日的第二次下潜取得成功,为下一次海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突破7000米,也就只剩下35米。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