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北京分院 长春分院 南京分院 广州分院 昆明分院 兰州分院 沈阳分院 上海分院 武汉分院 成都分院 西安分院 新疆分院 其他
现在位置:首页>专题>科技专题>第九届公众科学日>上海分院>现场报道
第二届国际植物日暨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启动仪式在沪举行
发布时间:2013-05-20 来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字号:  

5月18日,第二届国际植物日暨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启动仪式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举行。本次活动的宗旨是加深公众对转基因知识的了解,并以“植物科学与生态建设”为主题,从“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植物科学与都市农业”和“植物转基因技术与人类生活”等方面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许智宏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辰山植物园园长陈晓亚院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陆檩,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书记崔丽萍,农业生物技术传播平台主席朱祯研究员等专家出席了启动仪式,并为第二届国际植物日主题征文大赛的获奖选手颁奖。

国际植物日是由欧洲植物学组织(European Plant Science Organization, EPSO)在全球发起的大型科普活动,自2012年起每年组织一次,旨在向社会公众传播植物科学知识,以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植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共同发起成立,平台联合植物生物学领域、食品安全与环境安全领域等多方面的专家,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广泛开展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普及、信息服务等活动。作为国际植物日的中国方面发起机构,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已成功组织了首届国际植物日在中国的系列活动。

活动当天,上海辰山植物园内设立了“植物转基因技术与人类生活”大型展览与实物展示。展览从人类生活面临的人口持续增长、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制约等问题入手,图文并茂地阐述了转基因技术原理、发展转基因技术的意义及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食品、能源、环保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从科学角度解答了公众最为关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并对网络上误传的诸如“普斯泰土豆事件”、“美国帝王蝶事件”、“墨西哥玉米事件”等“转基因事件”进行了澄清和解释。在实物展示区,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水稻等已经商业化和正在研究中的转基因作物。

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置“院士专家与媒体公众见面会”,见面会由朱祯主持,陈晓亚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宝荣向到会的300多名公众与媒体人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相关知识。随后许智宏、陈晓亚等专家围绕转基因问题回答了媒体和公众提问。在回应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问题时,许智宏、陈晓亚等认为,转基因技术是未来解决全球粮食安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朱祯表示,获准生产的转基因食品,要经过世界各国公认的、严格的食品安全评价才能出现在人们餐桌上,可以说比普通食品更安全。因为自古以来,还未有任何食品经过如此严苛的安全评估。不仅如此,转基因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性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玉米被害虫咬了之后会感染黄曲霉菌而产生黄曲霉毒素;而转基因玉米可以有效抵御虫害,从而防止了黄曲霉素对玉米的感染,大幅降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从这一点看,转基因抗虫玉米比传统玉米更安全。同时,抗虫玉米还减少了农药施用,减轻了农药残留问题。

5月18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24家单位也同步开展了国际植物日大型科普活动。

此外,为鼓励青少年亲近自然、主动学习植物科学知识,参与国际植物日活动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华南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北京植物园和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等达成共识,对参与本次国际植物日征文大赛的10位一等奖获奖选手,给予这些植物园一年内无限次免费入园套票的奖励。

 

第二届国际植物日暨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启动仪式

陈晓亚院士专题报告

卢宝荣教授专题报告

院士专家与公众媒体见面会现场

全国中小学生国际植物日征文大赛颁奖仪式

参观转基因实物展示与科普展板

 

关闭窗口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