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星新闻奖”设立于1990年,旨在表彰新闻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中的优秀作品,促进提高科技新闻质量,推动科技新闻宣传不断进步。
“科星奖”评选奖励工作,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评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严格遵循评奖规定,切实体现公正性、广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突出精品质量的原则。以引导和激励科技新闻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品。
--第十届科星奖--
--第九届科星奖--
--第八届科星奖--
--第七届科星奖--
--第六届科星奖--
--第五届科星奖--
--第四届科星奖--
--第三届科星奖--
--第二届科星奖--
--第一届科星奖--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第十一届科星奖 > 文字作品 > 二等奖
【科技日报】科研最需要宽松环境和稳定支持
媒体:科技日报 日期:2011-01-05 作者:陈瑜

“世界前沿的漩涡之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2000年,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赵忠贤所在的实验室面临评估,学术上追求严谨的他面对评估报告中的一项填空犯了难:“实验室研究水平”应该填“世界领先”还是“世界先进”?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他创造了“漩涡”这种表达法。

作为科研人员,他认为“世界领先”是吹牛,“今天做得比较好,明天可能就被别人超过了”。但考虑到自己所在的实验室确实有领先的地方,不说先进不合算,因为评估结果与科研经费直接挂钩。

“前沿的漩涡之中,意思是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赵忠贤认为,这种表述既没有吹牛,也没有谦虚,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实验室的情况。

10月26日,中科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了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主题报告会。在题为《从超导的进展看创新》的主题演讲中,赵忠贤的上述剖析,引起与会者一阵笑声。

谈及目前的科研环境,赵忠贤的情绪有点激动。“每次说这个问题,我都能‘赚取’到同情。”

今年6月,经朋友介绍,美国空军一个科研项目负责人来北京找到赵忠贤,提出在未来5年,每年拿出500万美元支持3个主要小组的科研,对方看重的就是高温超导体的前景,意在为智能电网、超导电工技术做储备。

“我不要美元,国内只要每年500万元人民币支持3个小组,连续支持5年,可不可以?”但赵忠贤说,这个不高的要求,目前做不到。

类似的话赵忠贤已经重复多次。每每听完这些,倾听方都会同情地附和:这没多少钱,支持你20年也才1个亿,还不到1公里高速公路的费用。话虽有理,国家的科研经费每年也在增加,但他们的研究还是没能得到稳定的支持。

“科学研究最需要有宽松的环境和稳定的支持。”在赵忠贤看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整体科研环境不断改善,但仍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改进。

他以科研经费为例。“我从几个口袋里拿的都是国家的钱,但为什么要从几个地方流过来?并且规定这个经费只能买这个东西,那个经费只能买那个东西。”这让他有点儿烦,同样让他烦的是,项目评估要花去不少时间。

“没谁说不让你宽松,但是经费的杠杆让人无法轻松。”赵忠贤介绍,自己所在的小组选定的目标是探索新的超导体;从材料的角度上研究新超导体的机理。这些年来,他和团队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大家都在做的,不做或者是少做。“只有做那些别人不做而自己又有特长、有想法的工作,才有可能找到新的东西。”

为什么有时候还要做呢?他解释其中的原因——不做就拿不到经费。

为钱累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为获得一个好的评估成绩,发愁的科学家当然也不止赵忠贤一个。

赵忠贤说,他一直很为一位同行的放弃感到惋惜。当有人邀请该同行合作时,由于担心合作不一定能成功,怕无法交出每年要发的两篇PRB(物理期刊名称)文章,此人与这项最终摘得诺贝尔奖的研究失之交臂。

“科学研究不能太急功近利,不能片面强调发表论文。我觉得写文章是科学工作总结的一种方式,但是最重要的不在于写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你解决了什么重要的科学问题。”

因为在新的高温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9月8日,赵忠贤和他的团队获得了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颁发的“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在赵忠贤看来,从1976年起步的我国高温超导体的探索有了很好的基础,但科研环境的培养需要从长计议,包括提供稳定的支持。

(《科技日报》2009年11月4日三版)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