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科教
周忠和委员:为科研工作者参与科普提供更多支持
发布时间:2021-03-10 来源:中国科学报 崔雪芹 【字号:

 

  “科研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作为科学知识的生产者、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创立者,开展科普工作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有重要作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周忠和指出。

  周忠和及团队经过调研发现,科研工作者参与科普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从战略角度看,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一体两翼生态格局尚未真正实现。从调研和访谈中发现,虽然科研人员普遍认识到了科普的重要价值,但出于时间、能力、经费、考评、舆论等多方面考虑,实际参与科普工作的人数并不多,一些部门、科研单位、科技型企业对科普的重视和支持程度远远不如科技创新。

  其二,从人力资源角度看,“一体两翼”从业群体规模悬殊。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亿人,居世界首位。但2019年全国科普专、兼职科普人员187.06万人,仅为科技人员数量的1.8%。

  其三,从支撑保障角度看,相关科研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科普支撑能力、科普生产能力和科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如科普活动专项经费不足,引导与激励措施吸引力不够,科研成果科普化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的专业人才短缺,部分单位为科研人员提供的科普渠道和方式相对落后。

  基于此,周忠和提出三方面具体建议。

  首先,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科研与科普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抓紧制定科普与科研同步规划、实施、评价、激励的专项政策及其实施细则,鼓励科技工作者科研与科普并举;在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中纳入科普指标,促进科研与科普紧密结合;设立完善科研科普工作考评体系,合理体现科普权重;借鉴上海市设立科普教育创新奖的经验,完善国家科技奖励体系,设立科学技术普及奖,鼓励行业与社会设立相应科普奖励,充分发挥科普奖励的引导作用。

  其次,平衡专兼职人力资源配置,调动科研创新主体发挥科普主力军的双重作用。引导各科研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积极推荐、储备专业基础和传播能力强、影响力大的权威专业人员作为兼职科普专家,设立科普工作室,并给予适当支持,积极传播行业科技发展动态,应对突发公共科技事件。在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重大科技项目设立专门岗位,配置专业基础扎实、传播能力强、热爱科普事业的专职科普人才开展日常、持续的科普工作。

  最后,结合科技发展、产业需求和国计民生发展需要,设立前沿重点科技领域科普专项。科普专项由重点科技领域的权威科技专家牵头,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媒体、科技场馆、出版机构、中小学等共同参与实施。对于科学素质较低的西部地区予以重点关注,开展针对性科普项目。

(责任编辑:阎芳)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