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科教
袁亚湘委员:不该用“工分”来考核青年科技人员
发布时间:2021-03-05 来源:中国科学报 崔雪芹 【字号:

  袁亚湘

  “当前,我国科技教育界的青年科技人员承受着续聘、升职等多重压力。过重的压力不利于他们安心工作。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在学术方面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说。

  拥有一支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是科技强国的关键。但目前,一些刚刚入职的青年科技人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不少单位为了追求科研产出,给科技人员压任务、定指标,对科技人员续聘、升职等也设立了“高门槛”。但这种算“工分”的做法显然不是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做法,也不符合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规律。袁亚湘告诉《中国科学报》,此种“工分”式考核标准会让青年科技工作者“急功近利”、追求数量,不利于引导他们潜心研究、默默奉献,也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系好科研生涯的第一颗“纽扣”。

  袁亚湘认为,在缺乏良好科研环境的前提下,国内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很难安心研究重大问题和原创性科学问题。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良性发展。为此,他呼吁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普通青年科技人员,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营造良好环境。

  基于此,袁亚湘建议,首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不应对聘用的青年科技人员设定一些不合理的定量考核指标(如发表文章数);其次应参照国际学术界通行的终身教职制度,给予新招聘的青年科技人员相对长的初始聘期(6年),并使其拥有宽松的科研环境,初始聘期结束后可参照国际通行的终身教职评审方式决定是否续聘。

  此外,要减少“帽子”工程,各部门不应将精力过多聚焦于“大师”和“顶尖人才”,而应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千千万万没有“帽子”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身上。

(责任编辑:阎芳)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