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会议动态中科院之声热点话题聚焦科教媒体报道视频访谈两会时评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科教
两会代表委员:培养出一流人才 才算是一流大学
发布时间:2018-03-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超 孙庆玲  【字号:  

  “追求内涵式发展的高等教育没有休止符。”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早在10年前,南京大学就开始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走向问题,实施了“三三制”培养模式改革。改革让学生有三条途径可以选择:一是专业学术道路,学校有专门设计好的课程模块和导师指导体系;二是交叉复合型人才,因为南京大学学科门类多,学生可以跨界学习;三是创业就业型人才,南京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

  吕建发现,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倒逼学校课程体系改革,也逐渐改变教师重视科研、不重视教学的教学生态。“高等教育真是没有捷径可走,内涵式发展是一个缓慢变量。内涵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吕建说,大学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包括精神内涵、办学理念、治理体系、改革举措、学科结构、大师治学、学生成长。

  “双一流大学建设一定要把人才培养放到突出位置,培养一流人才的才是一流大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张政文说,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不一样,各有各的规律,所以要实事求是,按人才培养的规律来培养。

  “高质量发展”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词汇,现实生活中,也越来越成为百姓评价教育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坚持内涵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教育必由之路,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坚持内涵式发展的立教之本。近年来,高校人才流失状况屡见报端,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作为贵州大学本土培养出的院士,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拒绝了很多地方的高薪聘请,他一直认为自己是“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

  他认为,培养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非常重要,要有文化认同、感情认同,要给他们舞台,大多科学工作者还是深爱一直奋斗的这片土地。

  这几年来,宋宝安所在的贵州大学高层人才机流出去很少,流进来的人才越来越多。

  “贵州缺人才,人才少了,相对竞争就少了,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他就很容易迅速地成长起来。在相对的一个后发赶超的省份,有时劣势也是优势。”宋宝安说。

  在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看来,“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各个高校人才竞争十分激烈,教师流动不可避免。“经济学上我们常讲顺差,而人才流动我们喜欢讲逆差,都希望优秀的老师能进来,自己的人才不被挖走。”为了留住精英、吸引人才,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一个都不能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机制,促进人才规范合理流动。”

  “这不是一道行政命令就能决定的。”张政文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资源都向优势端聚集,这也是自然规律,学校要考虑怎么去重新配置资源,怎么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来稳定队伍、合理流动。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说,如果人才是封闭、不流动的,也不利于社会发展。人才流动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活力所在。人才的合理流动要有序化,要合理化,要为发展所用。

  他认为,应尽量减少对其他高校的影响,或者拉大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有些地区应该眼界高一点,从国际市场上引进人才。而那些经常被挖人才的单位,也应增加人才的文化认同感。这些也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面。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8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