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科院之声
黄力委员:“我五年主要围绕科学文化说事”
发布时间:2017-03-16 来源:中国科学报 冯丽妃 【字号:  

  “中国科学由小变大是通过投入来解决的,如果要从大变强就要靠文化。而我国这方面却很欠缺。”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原所长黄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谈到5年来的履职经历,黄力表示,这几年他主要在“围绕科学文化说事”。

  “这个题目看上去虚一些,但却很重要。”黄力说。现代科学是从西方引入的,中国的一些传统不一定和科学文化相吻合,所以需要培育本土的科学文化。同时,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参数就能明确,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出来的,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黄力建议建立专门的国家评估办公室,对国家财政支持的大规模科技计划从启动到实施、从经费管理到成果验收进行评估和监督。

  “国家评估办公室这样的协调评估机构,其评价对象可以是财政支持的科学计划,也可以是其他计划。”黄力说。现行体制下,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部门同时也是评估部门。他希望能够通过建设成熟、健全的评估体系,遏制科技腐败,让相关计划“在阳光下运行,让国家财政更好地支持科学研究”。

  黄力认为,文化需要熏陶、传递和感染,科学家在这一块能够起很大的作用。对当前一些科研人员“害怕”或回避做科普的现象,他坦言,科研人员有时会有一些“不务正业”的感觉,好像它并非自己工作范畴内的事。

  在他看来,科普不应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不局于一个讲座、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除了面向公众做科普之外,黄力还将他位于北京亚运村中科院科学园区的微生物实验室对中学生开放。“不是让他们来一次,而是让他们做一年的科研实践”。

  今年,届末之年,黄力继续围绕文化“做文章”。这一次,他把焦点放在了科学共同体的发声上。“科学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可以是科协和学会等群团组织,能够代表科研人员最广泛的兴趣和呼声。”黄力解释说。发声就是“代表科学共同体针对一切大的科技事件以及社会与政府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表达意见”。

  他认为,科学共同体的发声可以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公众关注的转基因作物、核能利用等;比如科研领域的热点等,科学共同体都可以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科学文化应具有唯实求真、理性质疑、宽容失败、创新开拓的特质。”黄力说,“说到底,它应该让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有一种完整性,能够感受到科学的探讨是受到鼓励和支持的。”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7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