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先进集体:空间行波管研究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16-01-14 来源: 【字号:  

  电子学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全称为空间行波管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三室),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在我国最早开展行波管研制,是国产行波管研制的主力军 

  行波管是一种利用注波互相作用实现微波功率放大的真空电子组件,因其高可靠、高效率等特点作为微波转发核心组件,广泛应用在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上。三室作为我国空间行波管研制的国家队,在国家重大专项、中科院重点部署、总装预研、型谱等项目的支持下,承担了多类纵向项目和大量航天型号用空间行波管(放大器)以及地面用行波管大批量生产任务。先后为我国卫星、火箭和载人航天工程等平台提供了十余种型号的空间行波管及放大器,并为各类电子对抗系统提供了三十多种型号的行波管,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美国实施对华贸易管制以来,空间行波管作为卫星的核心部件被列入禁售清单,虽然部分产品仍可从法国进口,但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和同样可能面临的禁运风险不利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在总装电信部航天局组织下,部署由中科院电子所进行国产X波段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的攻关,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电子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障产品的研制,突破了一系列设计、工艺等关键技术。 

  20106月,两套X波段45W行波管放大器成功应用于实践12号卫星数传和载荷分系统(截止到日前,数传用国产行放作为主份已在轨正常运行超过5年,远超过了3年的寿命要求),这是时隔20年后,我国自行研制的空间行波管放大器再次上星,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此产品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推动了我国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研究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打破了美国的禁运和法国的垄断,标志着国产化空间行波管及放大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大促进了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该产品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310月,Ka波段55W空间行波管放大器随整星发射并作为中继终端发射机主份开机工作,这是国产大功率、长寿命毫米波空间行波管放大器首飞,标志着电子所已占领了国产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研制的制高点。2015年,L波段、C波段空间行波管放大器随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在轨开机工作正常,成功实现了国产空间行波管放大器在卫星导航领域的首次应用,坚实地走出了装备关键器件国产化的一大步。在试验星工程中,电子所研制产品占导航主频段用行波管的85%,进一步确立了电子所在空间行波管研制领域的领军地位。至此,电子所经过星上验证的产品覆盖了从LKa的全频段。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三室已成功组建了一只由100余名职工组成的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研制专业团队,各类人才齐聚,学科方向包括了物理电子学、阴极电子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材料科学、结构力学等,涵盖了空间行波管及放大器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测试、试验的各个环节。为提高产品可靠性,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三室依据产品研制特点,将研制流程进行模块划分,构建设计、研制、工艺、可靠性平台,提高过程控制能力,推进工艺过程参数的量化控制与管理,提高工艺标准化、部件模块化/通用化、工艺实现过程自动化水平,细化产品工艺流程、工艺规范和检验规范等技术文件,完善工艺文件体系。同时,三室不断改善研究室条件,通过国家技术改造项目及院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建成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空间行波管及放大器生产基地(怀柔园区),成为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研制基地。 

  通过多次国家重大任务的考验,三室已成长为一支肯钻研、擅攻坚、能打硬仗、作风优良的科研团队。在每一次攻关过程中,参研人员都主动放弃了节假日和家人朋友团聚的机会,以室为家,以单位为战场,以攻克难关为最大的快乐。有的同事将行李搬到了单位,吃住在单位,日以继夜,就怕漏记了一个数据;有的同事带病坚持在科研生产一线,坚守在仪器前,只为保障仪器的正常运行;有孩子的同事将孩子送回老家,全身投入到工作中,只为任务能如期完成。正是在这种国家荣誉至上的信念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支撑下,在全体室领导的带领下,大家以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航天人独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任劳任怨,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保证了各项任务能够如期完成,保障了卫星研制的进度。 

  三室在科研工作中,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三室党支部带领全室同志,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要求,党员同志在工作中创新争优,勇挑重担,发挥了核心带头作用,使整个团队呈现出团结奉献、积极向上的氛围。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党员总是带头加班;在环境试验时,党员总是坚持到最后;在遇到问题时,党员总是迎难而上。特别是在2014年,研究室面临任务交付和新园区搬迁双线作战的巨大考验,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困难,以党员为骨干的搬迁保证小组和任务保障小组,率先垂范,合理调度安排,克服各类困难,连续作战,解决技术难题,胜利完成了研制任务,同时也按时完成搬迁工作,获得了研究所及用户的肯定。

(责任编辑:麻晓东)
关闭窗口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