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014年要闻回顾
中科院启动云南鲁甸抗震救灾工作
发布时间:2014-08-06 来源:科技促进发展局 【字号:  

  20148316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就参与云南昭通鲁甸等地科技救灾工作作出紧急部署,要求将全院最好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抗震一线。 

  按照部署,中科院具有相关科技积累的院属各单位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投身鲁甸地震科技救援。中科院昆明分院成立了鲁甸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协调各相关单位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科技力量。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紧急启动灾后心理援助应急预案,并立即从芦山工作站选派了三名志愿者赶赴地震灾区开展前期走访和调研工作。84日上午,召开震后心理援助动员会,成立鲁甸灾后心理援助行动领导小组,对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作出部署。在了解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机构的联络,应用研究所前期总结出的心理救援工作模式及经验,通过开展心理安抚、选拔并培训当地志愿者和枢纽人群、探索建立心理援助工作站、向灾区民众发放心理自助手册等方式,保障前后期工作的有效开展。 

  同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组织力量,派遣多名技术专家携“便携式全科医生工作站”赶赴灾区,建立服务站点,助力地震灾后人员的身心健康恢复工作。该便携式全科工作站方便携带,可及时监测受灾人员心电、尿常规、血糖、血压、血氧等身体状况,同时配备的数字化心理健康评估系统以及专业的科研人员能够为震后人员心理评测和心理治疗提供保障。 

  昆明分院迅速为中科院有关专家赴灾区准备必需物资,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积极配合调配车辆,赴灾区协调小组已于85日出发前往地震灾区,急行军336公里抵达昭通,与先前到达的院内救灾力量汇合,并与昭通地震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按照统一要求,全面展开中科院参加云南昭通鲁甸等地科技救灾工作。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委派云南东川站4名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携带无人机,于8月6日下午启程前往地震灾区,目前已经抵达鲁甸县火德红镇,将调查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堰塞湖)的情况并进行评估,为应急救灾、抢险和灾后重建中山地灾害的防灾减灾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

  此外,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在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组织下,对震区地质灾害和地震形成的堰塞湖进行卫星影像解释判断工作,并利用震前和震后高分一号遥感影像,对牛栏江堰塞湖水面变化进行监测。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也在第一时间立即启动了“快舟”系统民用示范分系统应急响应,实现了对地震灾区每日一次的连续观测,并及时为各部门和地方提供灾区应急遥感数据共享服务。


成都山地所制作的鲁甸震区牛栏江堰塞湖三维立体数字高程模型

(责任编辑:任霄鹏)
关闭本页


© 1996 - 201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