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会议动态 中科院之声 聚焦科教 媒体报道 视频访谈 热点话题 两会时评 图片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聚焦科教
中国的未来宇宙雄心
发布时间:2014-03-10 来源:新华网 姬少亭 任沁沁 王文 【字号:  

  在未来的太空中,中国科学家和外国科学家、乃至机器人共同在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实验室中工作,他们用不同语言交谈,舷窗外是浩瀚星空,月球和火星这两颗星星上都能找到人类的身影。飞向深空的探测卫星与近地轨道上的太空望远镜擦肩而过……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来自2014中国两会上航天界的代表委员们为未来几十年的太空探索描述的场景。

  中国两会集结了多位航天精英,包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的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和三号总指挥顾问、总设计师叶培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等。

  透过他们的描述,可以窥见中国航天未来的太空史诗。

  中国的空间站

  到2020年,国际空间站或将退役,而中国空间站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彼时,中国空间站或将成为太空中唯一一个人类的空间站。

  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透露,中国未来空间站将建成多舱段组合运行模式,实验载荷能力非常强,包括重量、功率、信息提供支持能力都很强。

  张柏楠说:“2020年的空间站将是国家级的太空实验室。”

  “这就意味着,未来空间站的安排将非常灵活,实验将非常丰富。”他期待,未来将在实验层面展开国际合作。那时,实验室将为具备条件的所有项目敞开大门。

  全新飞行系统

  为了满足空间实验室的这些实验,必须实现一个很重要的技术:货物补给。而这一需求将展开一个全新的系列:天舟货船。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解释说,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

  发射天舟货船的,是拥有13吨以上运载能力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梁小虹表示,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入产业化时代。到2020年,国内将有270余颗、国外将有460余颗有效荷载的发射需求。

  中国将在2016年前后完成长征七号火箭和天舟货船的研制工作,并于天宫二号在执行空间实验任务期间发射入轨。这一组合将是全新的飞行系统。

  此外,今年,即将第一次进入太空的还有中国首个“太空摆渡车”。

  “太空摆渡车”的名称是“远征一号上面级”。这种飞行器能多次点火启动,满足不同发射任务的需求,还可以先后把不同“乘客”送到不同目的地。

  梁小虹说,它能够在轨道转移、空间碎片清理等轨道服务,在新材料、新技术验证等空间试验领域,甚至是未来的探月、探火等深空探测任务等发挥重要作用。

  从地球到月球

  正在月球探险的小机器人“玉兔”号月球车,在地球上拥有一大批拥趸。此刻正在月夜休眠的它,也许无法“梦见”它为中国人未来在这颗星球的探索,但新的消息是,嫦娥五号将于2017年降落月球,自动采集月球样本,带回地球。

  届时,中国科学家将首次拥有自己的飞行器带回的月样。“那将是历史性的时刻。”“嫦娥”专家叶培建说。

  此时此刻,已成为中国首个太阳系人造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日前再次刷新中国深空探测最远距离,达到7000万公里,正奔向更远的太空。

  “不排除飞行过程中有新的科学发现。”叶培建说。

  嫦娥二号预计将于2014年7月突破1亿公里。叶培建说,由于嫦娥二号已经是围绕太阳飞行的小行星,最远可飞行到离地球3亿公里处。

  叶培建说:“中国要发展航天,要搞载人登月。地球是我们的摇篮,但人类终究要走出去。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星球,如果月球都走不上去,那还能去哪儿呢?”

  火星编年史

  如今,中国已经具备开展无人火星探测的条件。

  叶培建说,这些条件包括可以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围绕着火星“转”起来进行探测星球,也可以设法“落”下去。但什么时候去,取决于国家财力和决策。

  火星作为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跟地球的相似程度非常高。

  截至目前,人类共进行了40多次火星探测,半数以上以失败告终。

  张柏楠说,目前整个人类探测火星的遇到了瓶颈,这一瓶颈是技术。

  张柏楠说:“探索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如果人类不解决这个瓶颈的话,未来是很可悲的。”

  他说,实际上地球在宇宙的时间里还是很有限的,能够离开地球,人类才有未来。

  他说,银河系很多地方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整个宇宙是更加地浩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太多。

  而这个“未知”就是驱动人类离开摇篮的永恒动力。(参与采写记者:胡星、闫起磊)

关闭页面
© 1996 - 2014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