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图片新闻 会议动态 视频访谈 中科院之声 两会时评 媒体报道 历年回顾 聚焦科教 热点话题 链接
  您的位置:首页>两会时评
代表委员应多想“总理想的事”
发布时间:2012-03-12 来源:科技日报 张显峰 【字号:  

代表委员在两会上的表现如何,似乎渐渐生成了一个“主流”的评判标尺,那就是看有没有批评、敢不敢批评,批评的尺度大不大。只要代表委员将“炮口”对准民众所不忿的群体、事情或者观点,必定能引来一片喝彩,甚至有评论者直言:无批评,不代表。

民众之所以欢迎批评的声音,并用它来考量一个代表委员的履职表现,我想大概是因为,相比两会上司空见惯的空话、套话,相比为某个地区、某些企业利益鼓与呼的议案提案,批评,才更像“代表”的姿态。

不能说这样的评判标准不对,但两会是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民主对话,切中肯綮的批评不能少,务实科学的建言更重要。代表委员的批评固然代表了一些民意,但民意不可能靠一味的批评来实现。

老新闻工作者艾丰有句名言,说记者应该“想总理想的事”。我想把这句话赠给我们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合适。他们作为代议士,不光要下情上达、厉行监督,更要代表民众积极参与政治,推动方方面面问题的解决。这既要有务实的态度,也要有“总理”的眼界。其实,总理每年向全体人大代表作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是汇报工作以供监督;一方面,就是就国之大事问计于代表和委员。要履好职,当然就要“想总理想的事”。

“想总理想的事”,并非好高骛远,不接地气;也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政治正确,不讲原则地“理解”政府。“想总理想的事”是一种站位,站在求实公允的立场,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去批评,去建言,去监督,去推动落实。

全国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领域,这既有集思广益的好处,又有局部视野的不足。他们既能看到“总理”看不到的“底层问题”,也容易陷入本位主义。想“自己的事”没错,但称职的代表委员更应从全局的视野想“自己的事”,想“总理想的事”。从大局着眼,从实际出发,既知道“怎么了”,最好还能建言“怎么办”。如此,两会上的声音才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政府的决策才可能更科学务实,民众的期待才不会落空。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