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图片新闻|会议动态|视频访谈|中科院之声|两会时评|媒体报道|历年回顾|聚焦科教|热点话题|链接
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科技日报】我们的科研土壤何时长出“苹果”?
来源:科技日报 姜靖

“为什么中国的科研土壤上长不出像‘苹果’这样的产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今天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和创新是一体的。这种创新不是拿了多大奖,得了多少荣誉,而是在市场上发挥作用。我们迫切地呼唤乔布斯这样的人物出现。”

邓中翰指出,“苹果”横扫全球与乔布斯本人对创新的“顽固”追求密不可分。“即便在早年的硅谷,‘苹果’比较没落时,乔布斯顶住各种压力,甚至被‘苹果’排挤出去,但依然坚持创新,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常常将产品打回实验室或扼杀在摇篮里,也要赋予产品新特色。这是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硅谷的创新氛围和机制,也为“苹果”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为什么在国内说到原始创新,就一定要壮士断腕、一定要破釜沉舟,而在硅谷就不需要?邓中翰坦言,尽管中国很多行业也不乏小“乔布斯”出现,但他们往往面临包括股票、员工不理解和市场对于创新性产品缺乏信心等压力,很难成气候。在高科技产业环境中,我们既要提倡创新精神,又要营造一种允许失败、理解支持的氛围。

此外,在邓中翰看来,“苹果”值得称道的还有坚持集成创新。“我们很多时候在申请项目时往往是针对某个点的创新,这些小点很难串到一起。”同时,我国的科技体制,依然存在着“两张皮”的问题,很多科研人员不关心市场。

“我们要生产‘苹果’,需要培养乔布斯这样的人,更需要在系统性、集成性、团队性创新上下功夫,营造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氛围,并用国家体制和机制来保障。”邓中翰说。

为此,邓中翰在今年“两会”提出尽快制定自主创新法的议案,以法律的形式对自主创新的相关内容加以规定,依法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的开展。

他认为自主创新法应涵盖各种权益保护问题、科技创新体制等问题;明确保障自主创业人员的股权、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等。自主创新走向集成创新,我们要从国家标准、知识产权,甚至出口贸易等层面对其进行立法保护。

关闭窗口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Email:webeditor@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