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第 336 期
(2022-03-01)
 
过程工程所举办纪念陈家镛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论坛
文章来源: 过程工程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2-02-27
[video:20220228纪念陈家镛先生诞辰100周年640360]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家镛(1922年2月17日—2019年8月26日)是我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化学工程学科开拓者之一。2月26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举办了纪念陈家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暨学术论坛,以纪念这位热爱祖国、崇尚科学、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的湿法冶金“开山”大家。

  冶金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传统粗放的火法冶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矿产资源品位低、开发难的问题,更加绿色的湿法冶金应运而生。作为我国湿法冶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陈家镛回国后毅然承担了云南东川尾矿湿法冶金提铜的科研任务,此后又在东川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中试工厂,时至今日该技术仍在工业化运用。

  为解决国防急需,陈家镛在我国最早利用湿法冶金的原理和技术开展金属粉体制备的研究,研制出一大批适合不同需要的复合金属粉体,如镍包铝、钴包碳化钨、镍包石墨粉及铝包空心玻璃球等,解决了飞机发动机耐高温及可磨耗密封问题。同时,也较早将化学原理和生物技术结合用于生物冶金。针对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问题,他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要求对湿法冶金用水要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对废渣要合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陈家镛践行科教融合理念,指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先后编撰《湿法冶金手册》《溶剂萃取手册》等十余本专业著作,许多论著都成为学术界的经典之作。

  《一腔报国志 湿法开金石——陈家镛传》首发式在座谈会上举行,该传记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系列之一。工作小组历时10年,通过采访与陈家镛先生一起工作的同事和学生,查阅、调取书信、手稿、照片等实物及音视频资料近千份、万余页,到南京、重庆、成都、昆明四地实地调研,最后成书19.2万字,展示了陈家镛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厚德载物的品质和爱国奉献的情怀。

  座谈会由过程工程所原所长刘会洲主持。过程工程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张锁江,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局长王笃金,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费维扬,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孙传尧、黄小卫,过程工程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张懿、李洪钟等专家先后发言,追思和缅怀陈家镛先生。

  学术论坛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李静海,中科院院士严纯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政昌,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陆小华通过线上及线下方式带来了重量级报告,与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座谈及讨论。

座谈会现场

《陈家镛传》首发揭幕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