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第 299 期
(2021-05-25)
 
“科学”号完成基金委西太共享航次考察任务返回青岛
文章来源: 海洋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1-05-19
  5月15日,“科学”号科考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项目第二航段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
  本航次于3月15日从青岛出发,历时62天,总航程11181海里,是“科学”号首航以来中途不停靠港口的情况下历时最久的一个航次。航次搭载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河海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9家单位共计76名科考船队员,搭载的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涵盖了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航次调查海域包括西太平洋暖池区、暖池冷舌交汇区以及关键深水通道,完成了50余个站位200余项作业内容,包括温盐深多参数剖面和采水作业、深海多联网作业、垂直拖网作业、箱式采泥作业、垂直微结构剖面仪作业、全水深痕量采水作业、水下颗粒物和浮游动物图像采集等。航次还开展了走航采水和走航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测量等。

  航次在暖池冷舌交汇区湍流连续观测将有效提高对赤道太平洋温跃层混合机理的认识,为数值模式混合系数的改进提供重要依据。4000米深海生物多联网作业为认识海洋微体古生物的垂向分布,尤其是识别中深层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及其与不同深度水团或流系的响应关系提供支撑。溶解态铅稳定同位素的采样分析将有助于阐明不同海域溶解态铅的来源及其制约因素。深海沉积物样品的获取为重建古海洋环境及长期气候变化提供保障等。

  海洋所所长王凡表示,西太平洋具有全球最大的暖水体-暖池、复杂的三维环流结构、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大规模的板块俯冲和完整的沟-弧-盆火山体系等,是开展地球系统科学和相关资源环境研究的理想区域。航次的顺利实施为认识西太平洋主流系与暖池多尺度变异及其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等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0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分为两个航段执行,第一航段调查区域主要为西太平洋西部海域,本航段为西太平洋东部海域。本航次是自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共享航次计划以来,第11个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近年来西太平洋航次调查区域逐步向东拓展,调查从以上层海洋为主拓展至全水深全覆盖,调查学科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和综合。

“科学”号驶入海洋所西海岸园区码头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