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期刊纵览
自然子刊综览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07-10 【字号: 小  中  大   

《自然—材料学》

科学家研制出快速制造血管方法

日前,《自然—材料学》杂志在线报道了一种通用的血管快速成型方法,该法利用碳水化合物玻璃体作为可消耗模板,从而实现在所设计的人体组织中形成血管网。该方法或可使设计出的人体组织中用于维持功能的支架在一定生理密度下按比例增大,并被用作治疗替代物。

如果没有血管网络运送养分、氧气以及代谢副产物,组织将很快产生坏死细胞,阻碍组织功能的运行。但要在实验室中培养出布满立体血管的组织,其过程是缓慢而复杂的,且所需的材料和细胞种类通常也受到限制。

Christopher Chen等人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葡萄糖和蔗糖的混合物,建立了一种玻璃长纤维网络并将其与活体细胞悬浮液混合填入细胞外基质中。在基质发生交联后,研究人员将其中的长纤维溶解洗掉,留下许多由长纤维形成的通道,这些通道便是最终所需的血管。

研究人员还证明了该方法可适用于许多种类的细胞、细胞外基质和交联方式,并且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血管网络几何形状和细胞种类的独立控制——不管是在血管内还是血管间。

《自然—方法学》

锌指核酸酶能以蛋白质形态穿透细胞膜

用于目标基因组修饰的锌指核酸酶(ZFN)能够以蛋白质的形态穿透细胞膜,这是近期《自然—方法学》上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这将让ZFN被投递至细胞内的过程变得更简单、更具安全性。

经过设计的核酸酶比如ZFN,能够让多个种类的基因组产生特定变化,其对研究和基因疗法的辅助作用让人眼前一亮。核酸酶一般是被以DNA或RNA的形态投递进入细胞内,然后产生功能蛋白。

Carlos Barbas等人报告称,他们在几种哺乳动物细胞中观察到ZFN蛋白自身能够穿透细胞膜。当ZFN蛋白在细胞内达到足够高的浓度时,便会产生特定基因组变化,其效果和ZFN以DNA形态投递是一样的。虽然此前曾认为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只针对一小部分类型的蛋白质和肽而言,而未曾有研究证明ZFN也会用到这种作用。

和ZFN以DNA形态投递相比,ZFN蛋白在目标细胞内只会短暂存在并且其在基因组变化中所产生的脱靶效应要低得多。蛋白投递可以避免在投递过程中由病毒引起的插入突变风险以及由细胞对外源DNA的应答而引起的细胞中毒风险。

《自然—地球科学》

地球内核不对称也影响磁场结构

地球内核的不对称生长有可能导致地球磁场偏离地球中心位置,近日《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篇文章给出此结论。科学家一直认为是外核与地幔之间的边界不对称影响了磁场结构,但该结论却告诉我们,内核的不对称可能同样至关重要。

Peter Olson和Renaud Degue使用一套数值模型对产生地球磁场所需的驱动力进行模拟。因为在内核层中,固体和液体的分布不均匀,所以地球内核的生长被认为是不对称的。研究人员发现,将这种不对称因素加入到模型中后,磁场的轴心会偏离地球中心,移动到凝固速度最快的半球中。地球磁场的重建表明,在过去约一万年时间里,偶极场的轴心是偏向于西半球的,而在此之前,轴心偏向东半球。模拟结果意味着,地球内核生长速度最快的位置在过去数百万年里也发生了变化。

在一篇相关评论中,Christopher Finlay写道:“针对地核的简单动力学数值计算进行外推是具有争议性的,但从地球磁场运动机制方面提出一些新鲜看法,这个角度却很吸引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