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新能源汽车:要变口号为行动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8-10-20 【字号: 小  中  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激励了多少汽车人把梦想引向于超越跨国公司的行动,引进新技术、引进新理念、引进新方法、引进新创意。不知不觉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中国汽车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汽车改变了人们,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中国也悄无声息地演变为汽车大国,中国汽车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犹抱琵琶半遮面

    看着中国汽车业的巨变,国人有理由骄傲,然而细心的人如果在国内的街头停留,应接不暇的是大众、奔驰、丰田、现代……国产车似乎成了“羞羞答答的玫瑰”,在轿车天地里所占份额不超过3/1,中国自主品牌“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汽、上汽、东风等国内企业都戴上了合资的头衔,试图与外资联手争霸世界。走到今天合资企业遍地开花,并非是国内企业崇洋媚外所致,而是长期以来内外资企业不平等待遇的结局。即便是两税合并以后,外资企业依然在一些省份享有老大的特权,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为了发展,外资企业成了“香饽饽”,而内资企业却成了“抱来的孩子”,内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一些地区只能是奢望。

    在为中国汽车业骄傲的同时,有人却不禁捂起鼻子、皱起眉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汽车污染成了节能减排的心病,在享受汽车文明的同时,更多的居民为道路堵塞、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犯愁,人们想不通,为什么欧洲发达国家的城市环境那么清洁,国内的环境却那么糟糕?巨大的差距里“汽车杀手”已成了居民的克星,“想说爱你不容易”成了当今中国汽车的另一写照,中国汽车走出了国门,远销到俄罗斯、美国、东南亚、非洲等地,俄罗斯、美国对中国汽车并不买账,“中国车质量太差了,中国人不在乎质量只在乎占领市场”。而其他欠发达地区出于保护自己的民族产业调整了进口对策,中国出口受挫。

    抓住了汽车的未来

    与此同时,世界能源格局也正在面临着重新洗牌,为了石油、为了能源,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国试图从俄罗斯的输油管道分得石油的谈判也一波三折,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经历了改革的曲曲折折,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面对世界能源格局的巨变,能源安全一次次敲起警钟。为了百姓的健康、为了大国的责任、为了中国汽车的健康发展,占领未来市场,引导汽车业重新洗牌,中国政府果敢地开始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

    “节源开流”。在全球倡导的绿色能源的潮流中,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奇瑞、东风、上汽的新能源车纷纷登场,车界亮点频频闪现。“可是雷声大、雨点小”,国内消费者并不买账,一个月销售100辆,汽车人都会欢呼雀跃。由于新能源汽车比传统车贵几万元,技术远未成熟,维修不便,混合动力等新款车的开发销售不容乐观,要想站稳市场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

    愁的是经济持续低迷、人民币升值、销量下降、而成本却水涨船高,一轮轮“血雨腥风”令中国汽车成本生命线叫急,原本中国汽车就是靠低价、低成本的优势寻求发展,没有切实可行的政策,口头鼓励的动力使新能源汽车前进的步伐始终不大。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措施却远比我们到位,在美国购买新能源汽车,会得到税收补贴,欧洲对汽车的排放标准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依靠良好的法律环境,新能源汽车得以催生。但是同欧美国家相比,并不等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无优势可言,由于起步时间差距不大,可以说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空白就是优势。“抓住了新能源,就等于抓住了汽车的未来。”

    行动要多于口号

    正是这心中的梦,中国汽车界掀起了新能源热,可口号多于行动,更多的汽车公司还是做着短线的拼、装、凑,有着长远战略目光的企业屈指可数,单凭热情很难催生出一个有着强劲实力的产业,为此东风人发出了“耐得住二十年寂寞”的感慨。耐得住寂寞就是要扑下身子搞研发,众所周知,当今中国在极力倡导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样靠运气和低价不能长久赢得市场,只有有了创新的、过硬的拳头产品,才能“坐稳太师椅”。通用、福特、丰田靠什么站稳市场成为超级跨国公司,靠的是不断地创新,拥有了核心竞争力,这核心竞争力除了技术还是技术。中国企业试图通过合资获取人家的核心技术,没想到师傅捂得严严实实,生怕徒弟超过了师傅。而我们的邻国靠着和师傅学习,引进外资、引进新技术,已经成为与欧美抗衡的汽车强国。差距到底在哪里?“中国引进新技术时期,平均花1美元引进,要花7美元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引进技术创新之后,效率提高了30%。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引进技术的项目和总量估计不亚于韩国和日本,但用于消化和吸收的费用只为引进费用的7%。”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指出:“在引进—落后—引进的不断循环中,中国技术人员实际被边缘化了。在不断从合资方获得技术的合资企业中,中国技术人员很难有用武之地。”

    自主品牌走到了十字路口,盲目地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是不是该停下来,腾出心灵的空间,潜心研发?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今年的投融资会议上,一位苏州工业园的政府官员竟然向日本软银等几大投资公司大倒苦水:“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不愿引进外资,我想帮它们,它们还不领情。”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错位观点,是不是也该引起我们重新反思,开放过了头,本末倒置的苦果令企业走入两难的境地,在夹缝中生存。靠别人的技术吃饭的企业,又怎能跨入汽车强国的行列,充其量也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充当一个加工厂而已。

    靠人不如靠己

    幸运的是我们和世界一道站在了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人们期待着中国汽车也能像中国航天一样,令全民振奋。然而中国航天靠的是政府意志,为了航天事业的发展,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换来了今天航天业的荣耀;而中国汽车在政府的呵护下,已经走向了市场,开始接受了世界市场的无情冲击。单单接受创新和市场的观念还远远不够,看看我们的汽车市场,用散、乱、差形容并不为过,山东和河北一些地区在做着地下拼装车的活儿,合格证也可以私下买卖。正规车受不正规的冲击,令很多企业伤透脑筋。名誉受损,销量下跌……谁来规范市场、整合市场?一盘散乱差的汽车行业,又怎么能出现百年老店?结果可想而知。政府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也绝非一句话就能说清。创新、创新、再创新是不是要先修正我们的理念,才谈得上竞争实力,创新机制的滑轮才不至于受阻,这盘大棋靠的不是会念经的西方和尚,靠人不如靠己,这连小孩都懂的浅显道理,没想到我们的汽车人至今还在为这句话付出惨痛的代价。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