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内动态
科学时报:中国科技界需要“职业精神”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8-06-04 【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的科技界没有形成‘professionalism’,这个词没有确切的中文翻译,因为这个概念在中国缺乏。也许可以翻成‘职业精神’。我认为,科技界对公事、大事要按照原则来讨论,与个人情绪和人事纠纷完全分开。建立职业精神可以为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后代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建立好的传统。”

    近日,第九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暨邹承鲁诞辰85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饶毅、王志珍等人提出要在中国科技界倡导“职业精神”。

    不久前回国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追思会上说:“目前,‘professionalism’的概念和意识尚比较缺乏,国内科学界都应该努力改进。大家可就学术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而不影响其他关系,不要变成学界派别、人事纷争。更广泛地说,我们要改变‘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习俗。要提倡更多的长期、真诚合作;不要经常争谁的贡献大,搞僵关系。也要避免因为局部机构利益当先而经常造成冲突。我真心希望,我国科技界多一点同心同德、通力合作。”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表示非常赞同饶毅提倡“professionalism”的观点。她说:“科学技术界应树立一种正面、健康的氛围。回顾过去50年,很多前辈在艰苦条件下作出了杰出成就。近些年来,我们这一代人条件好了,科研经费大大增加,就更应该一切从国家的最高利益出发,而不要只考虑本单位、本部门的局部利益。关于经费分配体制,政府在努力改进,最近给予国家重点实验室较高、较稳定的支持,就是非常积极有效的措施。就我们科研工作者自己来说,也要从自身做起,搞‘五湖四海’。中国的科学搞好了,才有我们大家的好,不能只是自己好。”

    王志珍提到了邹承鲁、梁栋材和杨福愉三位先生创建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段佳话:“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由邹先生、梁先生和杨先生三位院士创建的,比过去的酶学重点实验室阵容更强、学科布置更全、科学气氛更浓,仪器设备因互补而更有效率。先生们总是提倡五湖四海、相互理解、通力合作,堪称楷模。前辈科学家定下的这条原则,实验室要永远遵循。”

    “正因为先生们搭建好了这样一个平台,我回国后立即就可以在‘这个厨房里炒菜’,不需要另起炉灶。”王志珍说。

    据王志珍介绍,在充分享受到前辈科学家创建的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的基础上,后来陆续回国的同志也作出自己新的贡献。20年来,该实验室一直朝着非常重要、前沿的方向发展,邹承鲁的分子酶学研究发展到蛋白质折叠的研究,梁栋材的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发展到功能的研究,杨福愉的线粒体发展到生物膜的全面研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