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中科院上海团队在乳腺干细胞表面找到理想药物靶点
【解放日报】“三阴性”乳癌病人施药救治有望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徐瑞哲 发布时间:2014-10-21 【字号: 小  中  大   

  乳癌病友及家属或许知道,乳癌有4种分型,其中第4种“三阴性”乳癌占20%,仍处于无药可医的状态。北京时间10月20日凌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自然》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发现乳腺干细胞及其特异的表面标记,为开发针对干细胞的药物靶点疗法迈进关键一步。

  临床上,“三阴性”乳癌病人的肿瘤细胞处于低分化状态,对现有的激素抑制治疗和生长素抑制治疗都没有应答,至今没有靶向性药物,只能广谱地施加化、放疗手段。而这部分乳癌患者又是乳癌中转移率最高、三年存活率最低的人群。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曾艺研究团队,通过大批量筛选,找到了干细胞特异的表面标记,发现成体乳腺器官中存在着尚未分化的干细胞,而这些干细胞特异性地表达着“蛋白C受体”基因。

  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有助于探讨乳癌细胞的起源及其与干细胞的关系。曾艺介绍,由于新发现的“蛋白C受体”基因标记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针对这一受体设计药物,药物不需要进入细胞内就能发挥作用,因而将是理想的药物靶点。“找到位于细胞表面的靶标,如同在地面发现宝藏一样”。

  据了解,目前针对同类表面受体开发的抗体药物,在其他分型乳癌的诊断与临床治疗中效果最佳。因此,这种新的表面标记在应用于乳癌诊断的同时,也有望成为靶向性药物,治疗干细胞病变引起的乳癌以及现有疗法无明显疗效的乳癌,比如“三阴性”乳癌。

  (原载于《解放日报》 2014-10-21 06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