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发现冈底斯山在西藏比喜马拉雅更“老”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金兑 发布时间:2014-05-29 【字号: 小  中  大   

冈底斯山主峰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丁林科研团队日前指出,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山在5500万年时已隆升到4500米,大大早于喜马拉雅达到这一高度的时间,这意味着其是比喜马拉雅更早的西藏山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地球与行星科学通信》,并被《自然》杂志报道。

  据了解,冈底斯藏语意为众山之主,在藏传佛教中,冈底斯山是一座神山,也是苯教、印度教的圣地,其主峰为冈仁波齐峰,海拔6656米。传统的观点认为,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之后,于新近时期约300万年才开始逐渐隆升形成的,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藏高原不同的块体之间存在着差异隆升。

  在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群及战略先导专项的支持下,丁林项目组对拉萨北部林周盆地进行了详细研究,该盆地沉积了60-47Ma年波组和帕那组湖相和河流相地层,并发育古土壤和介形虫化石。他们的研究开创性地利用年波组介形虫壳体Nano-SIMS微区氧同位素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证明年波和帕那组碳酸盐氧同位素并未受到后期成岩作用改变。在此基础上,利用古土壤氧同位素和氧同位素古高度计重建林周盆地在5500万年前后的古高度为4500米。这一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冈底斯陆缘岩浆弧在碰撞前具有安第斯型山脉的特征。结合羌塘和拉萨地块北部盆地的古高度结果,他们提出了始新世时青藏高原是由北部的羌塘地块和南部冈底斯山脉及夹于其间的尼玛—伦坡拉盆地组成的“两山夹一盆”的地貌格局。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4-05-29 第4版 综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