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传媒扫描
我国优秀天文观测资源在西南部
【科技日报】天文学家建议:建设南方天文集群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刘垠 刘莉 发布时间:2014-05-29 【字号: 小  中  大   

  “建设南方天文集群,是关系我国天文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其关键项目是建设南方大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方成5月25日在昆明召开的中国南方天文集群研究和技术发展论坛上提出建议。该论坛是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的分论坛之一。

  提出上述建议的依据是“优秀天文观测资源在我国西南部”。方成介绍说,目前我国现有天文台站点都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天气潮湿,不利于天文观测。从我国天文学研究发展来看,“需要借助西南部优秀的天文资源选好的台址,建世界一流的天文台,我们的研究才能真正进入世界前沿。”

  在他看来,西南部有优秀的天文观测资源。从全国几十年的气象统计结果来看,横断山脉河谷地带的大香格里拉地区以每年300多天的晴日数被气象部门称为“中国西南干旱中心”,年平均降雨量才200—300多毫米,且有着优异的空气透明度和洁净度。因此他认为“目前可能的台址为云南和四川交界的大香格里拉,西藏纳木措、阿里地区”。方成提到,选址是非常技术的问题,国外选址做得比较系统,会花十多年来验证,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做的不够,队伍小设备差。

  南方天文集群,应该有包括南方大天文台在内的多个设备。南方大天文台是建设南方天文集群的关键项目。方成建议,在南方大天文台建设2.5米多功能望远镜等大型天文设备。

  为什么选择2.5米望远镜?方成说,他也希望能建8—10米甚至更大的望远镜,但目前比较快能做出来的就是2.5米。“一个大的望远镜比如5米的,没有五年十年是做不出来的,需要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支持。4米以上的大望远镜近期很难筹集经费,一米以下的望远镜可做的研究不多,2—3米的望远镜较为适合,还可为今后研究大型望远镜积累经验。”

  他建议望远镜应该是多功能的,以夜晚进行夜天文观测为主,兼顾白天进行太阳观测,“要做专用型、有若干突出亮点的望远镜”。目前望远镜技术的挑战来自于:兼顾大视场和小视场的特殊,夜天文与太阳观测兼顾,积分视场单元和光纤系统的两维实时分光观测和高精度偏振观测。

  欧美现在都在建设大口径的望远镜,包括正在建的美国新技术太阳望远镜(ATST)口径为4米,2020年建成。欧洲太阳望远镜(EST)口径也为4米,为太阳和夜天文公用,预计2019年完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对记者表示,这次论坛是个很好的机会,能让天文学家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南方天文集群建设的相关问题。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14-05-29 02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