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学部与院士 > 工作动态

上海有机所举办纪念黄耀曾院士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2022-11-17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11月11日,研究所举办了纪念黄耀曾院士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海有机所的院士、老领导,黄耀曾院士的老同事、学生代表,所领导班子以及课题组长、各党支部书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职工学生代表等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游书力主持。

  上海有机所所长唐勇致辞。他从多个角度讲述了黄耀曾院士的家国情怀、学术精神、为师风范和高尚人格,号召上海有机所人要学习他胸怀祖国,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爱国奉献精神;学习他敢为人先、勇攀高峰,集智攻坚的学术精神和坚毅品格;学习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事业需要传承,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是一场接力跑,只有薪火相传才能推动科学事业拾级而上、登高望远。要以黄耀曾院士等有机所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将他们的崇高精神品格转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干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好国家赋予的职责和使命,肩负起历史赋予当代有机所人的科技创新重任。

  会上,大家观看了纪念黄耀曾院士诞辰110周年专题片《科学强国梦 永恒赤子心》,一起领略了黄耀曾院士不凡的科研人生,看到了他对祖国、对科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满足人民需要和对科学技术应用所做的无私奉献,在科学和人文修养上的高深造诣,对晚辈后学的无限关爱和治学为人的开阔格局。

  在座谈交流环节,戴立信、林国强、丁奎岭、俞飚等多位院士以及上海有机所老领导和黄耀曾院士的老同事、学生代表周其林院士、谢作伟院士等纷纷发言。他们讲述了与黄耀曾院士一起的难忘回忆,追忆了黄耀曾院士一生对研究所、对科学、对国家的卓越贡献与高尚品格。

  会上还播放了黄耀曾院士的家属黄乃卷先生录制的视频,回忆与父亲一起的点滴,感情真挚,大家深受感动。

  游书力在总结发言中说,上海有机所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很多像黄耀曾院士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他们怀揣赤诚之心,无私奉献、无畏艰辛,今天必须要将这些优良作风和学风传承和弘扬好,必须牢牢接好老一辈科学家留下的精神火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凝心聚力,不负韶华、踔厉奋发。在后续的科研和学习中,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赓续“老科学家精神”血脉,厚植“三敢三严”学风,围绕“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全力推进研究所“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为实现国家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目标做出有机所人新的更大贡献。

  黄耀曾(1912-2002)是江苏南通人,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我国有机氟化学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金属有机化学主要开拓者。他一生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敢于勇攀科学高峰、善于集智技术攻关,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取得累累硕果。他早年从事甾体化学全合成研究,在中国开创了有机微量分析方法。20世纪50年代初,他领导的研究组致力于金霉素提取、结构测定及全合成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根据国家战略需求,他放弃钟爱的研究方向,组织领导科技人员投身于“两弹一星”国防科研任务中。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实现了第一例催化的wittig型反应,对砷、锑、碲元素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居国际前列。此外,他还带领研究人员研制出多种电刷镀溶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黄耀曾院士学风正派,治学严谨,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他桃李满天下,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黄耀曾事迹展示栏
座谈会现场
打印 责任编辑:任霄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