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工作动态/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研究员罗军课题组研制了采用单极电压信号作为逻辑输入的全电控自旋逻辑器件,类似于CMOS逻辑电路的单极性输入特性,该器件无需额外辅助电路以完成逻辑操作(图1b)。该逻辑器件是基于研究团队前期研发的单极性SOT-MTJ的特性进行研制的,其在较高的电压下写入高电阻态、在低的电压下会翻转到低电阻态(图1c)。由于其具备单极写入特性,故可将输入信号直接加在器件底电极两端(图1d);通过定义不同的输入信号,实现XOR/XNOR逻辑操作的转化(图2),因此该逻辑电路是可重构的。与利用双极性电信号实现XOR/XNOR操作的STT逻辑和SOT逻辑电路相比,基于单极性SOT逻辑输入的电路使用更少的晶体管且消耗的能量更低。该研究成果为SOT-MTJ成为可重构性、低功耗、高集成度的存内计算逻辑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关研究成果以Spin Logic Operated by Unipolar Voltage Inputs为题近日发表在《电子器件快报》(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上。
此外,该团队前期采用离子注入在Pt/Co/Ta霍尔器件中也获得了单极性的电流控制磁化翻转,设计并实现了AND和OR两种不需要重置操作的自旋逻辑功能。与需要重置的布尔逻辑功能相比,其具有操作时间短、集成度高、能耗低等优点。相关成果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图1 (a)双极性自逻辑器件电路结构(b)单极性自旋逻辑器件电路结构(c)单极性器件翻转特性曲线(d)测试电路图
图2 XOR/XNOR逻辑测试结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