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更多
学部组织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东团队在化学链法制合成气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反应过程中铁基钙钛矿和Fe0@氧化物间的智能切换,实现由甲烷或水-二氧化碳高选择性制备合成气(H2/CO=2)。相关结果以通讯的形式发表于《自然》(Nature)出版集团新刊《通讯-化学》(Communications Chemistry)上。
化学链(Chemical Looping)最初作为一种新型燃烧理念被提出,其目标是利用金属氧化物作为氧载体,取代昂贵的分子氧来循环反复供氧,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它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高的经济性。后来,化学链法逐渐被推广应用至甲烷制合成气、乙烷氧化脱氢、甘油重整、水分解制氢等催化反应中。设计合成兼具高活性、选择性、储放氧能力和良好稳定性的氧载体是化学链法过程的难点所在。
该团队在航天绿色动力用耐高温催化剂(钙钛矿、六铝酸盐等)方面已有多年的研究积累(J. Catal., J. Catal., Appl. Catal. B-Environ., Appl. Catal. B-Environ., AICHE J., AICHE J., AICHE J., AICHE J.),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Fe基La0.6Sr0.4Fe0.8Al0.2O3复合氧化物,不仅可以稳定高价态Fe4+离子,经甲烷还原后,近50%Fe离子可深度还原为零价,具有较高储放氧能力,而且原位形成Fe0@氧化物的核壳结构,可以有效避免Fe0与甲烷的直接接触进而抑制了积碳的产生,合成气选择性达95%以上。该核壳结构中间体在以CO2和H2O混合气为再生气氛时,可实现二氧化碳-水高选择性制备合成气。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项目的资助。
大连化物所化学链制合成气研究取得新进展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