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大气所揭示全球变暖停滞期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因子

2017-07-13 大气物理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20世纪50年代,叶笃正先生提出了青藏高原在夏季是热源的见解,同时首次指出青藏高原在冬季是冷源,并深入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及其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由此开拓了对大地形热力作用的研究,并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值叶笃正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刚团队(第一作者为其博士生朱丽华)沿用叶笃正1979年提出的青藏高原地表感热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全球变暖停滞期的高原感热,并探讨了期间感热变化的原因。

  该研究结果表明:高原中东部地区自1980年代后持续减弱的地表感热在全球变暖停滞期有所恢复;高原感热的这一变化主要由地表风速的减弱停滞及地气温差的增加导致;在全球变暖停滞期,一方面,东亚中高纬地区经向温度梯度的改变使前期持续减弱的高原地表风速有所恢复,另一方面,夜间总云量的增加通过加强大气逆辐射,减弱地面有效辐射,导致地温及地气温差的显著增加。该成果发表在《大气科学进展》的叶笃正百年纪念专刊中,目前已经预出版上线。

  论文信息:Zhu, L. H., G. Huang, G. Z. Fan, X. Qu, G. J. Zhao, and W. Hua, 2017: Evolution of surface sensible hea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under the recent global warming hiatus. Adv. Atmos. Sci., 34(10), doi: 10.1007/s00376-017-6298-9. (in press)

    论文链接

 

大气所揭示全球变暖停滞期青藏高原地表感热变化特征及可能影响因子

打印 责任编辑:叶瑞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