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首页 > 科研进展

多洋盆海温同步与异步变化引起的多年代际全球变暖加速与减缓研究获进展

2017-06-14 大气物理研究所
【字体:

语音播报

    20世纪以来,尽管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一直在持续不断增加,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多年代际变化,类似一个“渐进上升的阶梯”,包括:20世纪早期较弱的全球变暖、20世纪中期较强的全球冷却、20世纪后期的全球快速增温以及21世纪早期的全球变暖“减缓”。当前的全球变暖“减缓”现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而对于20世纪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在多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增暖冷却—增暖现象的原因,至今还不是很清楚。此外,考虑到海洋对全球变暖的重要影响,不同洋盆海温的变化对全球变暖加速和减缓的贡献也亟待弄明白。

  最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黄刚团队第一作者为其博士生姚帅磊)以及澳大利亚气象局资深研究员罗京佳和LASG高工王鹏飞研究发现:多洋盆海温同步与异步变化的“净效应”,主要引起了20世纪以来的两次全球变暖加速和减缓事件。此外他们还进一步指出:在多年代际时间尺度层面,深化理解全球变暖加速期和减缓期不同洋盆海温间同步与异步变化的复杂原因包括各洋盆海温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气候自然变化,以及各洋盆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有助于改进百年尺度上全球变暖率的预估精度,从而更好地帮助实现201512月巴黎气候协定1.5度阈值的目标。

  相关研究结果于612日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在线发表。

  文章链接

 

  1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的多年代际变化,包括:20世纪早期的全球变暖、20世纪中期的全球冷却、20世纪后期的全球快速增暖和21世纪早期的全球变暖减缓。

 

  2:观测和模拟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温度和全球陆地平均气温的趋势。(黑色方框表示观测趋势值;各颜色柱状图分别表示全球大洋和各个洋盆海温的贡献,Glb:全球海温;TPO:热带太平洋;NPO:北太平洋;TAO:热带大西洋;NAO:北大西洋;SOC:南大洋;TIO:热带印度洋)。

打印 责任编辑:叶瑞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