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征文活动官方网站 活动介绍 组织机构 活动流程 活动进展 全部文章 评选原则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优秀奖
半个世纪,我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共同走过  
发布时间:2011-10-28 文章来源:杨福愉 【字号:      】
我于1950年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进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所发生生理室工作,在所长贝时璋领导的一个小组从事米虾眼柄激素的分离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1955年经组织推荐,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统一考试,到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一年,并于1956年赴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动物生化教研室攻读研究生学位,直至1960年夏季回国。在出国期间,由于工作需要,中国科学院领导已将贝时璋教授从上海调来北京工作,开始是在实验生物所北京工作组,后改为北京实验生物所。1958年贝时璋教授等向院领导申请成立生物物理所获得批准,并确定由他担任所长。鉴于上述这些情况的变化,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决定,分配我到生物物理所工作,因此即使是从在生物物理所工作时算起,我也已经有50多年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经历了。
与其它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一样,在这半个多世纪里,生物物理所同样经历了各种磨练、困难与喜悦,文革带来的沉沦、枯寂、无奈,“四人帮”粉碎后科学春天的来临,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快速发展都给人留下了深刻、难以忘怀的记忆。回顾生物物理所发展的历史,我个人认为,从建所到文革之前的一个阶段非常值得人们加以反思、总结与发扬。下面仅就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生物物理所的诞生是“多学科交叉发展生物学”理念的产物

贝时璋教授早在浙大的时候就已提出:“生物学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多学科交叉,要积极注意吸收数、理、化的理论与技术来进行生物学研究”。到中科院工作以后,他在实验生物所的学术交流会议上也反复强调这一论点。虽然在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再会对多学科交叉发展生命科学提出反对看法,但在40、50年代,这种观点不仅没有被广泛接受,而且会受到各种形式的质疑与嘲讽。积极贯彻学科交叉这一理念是贝时璋教授申请成立生物物理所的一个主要动力,除了所名以外,从下属几个研究室、组的名称来看,也无不贯彻多学科交叉研究生物学的理念,如: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宇宙生物学研究室、生物化学研究室(开始时侧重研究核酸,后又增加酶学和生物膜的内容),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室和理论生物研究组(主要研究生物控制论、生物信息论和量子生物学)。后来,根据自制大型、精密仪器的需要,又建立了生物物理实验技术室。

二、研究所的定位及正确处理基础研究与当前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

生物物理所的定位很明确:主要从事基础研究,但也根据国家需要接受一定的任务,不同时期根据情况有所侧重。在建所初期国家有关部门给生物物理所下达了不少急需的任务,这些任务都带有学科交叉的性质,如:生物火箭试制的有关动物遴选及测试指标的研究;核爆后放射生态的变化,即放射性落下灰尘的测试及分布;以及受辐射损伤动物的远后效应;核潜艇内小剂量辐射的测试;慢性放射病的早期诊断等等。在当时,这些任务对生物口其它学科比较单一的研究所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但贝时璋所长带领大家急国家之所急,坚决接受并出色地完成了这些任务。与此同时,“生物物理所的定位是基础研究”仍然没有被忽略。因此,对理论组的生物控制论,生物信息论,量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化学研究室的核酸研究,酶学研究等仍然继续予以支持,并保持相对稳定。这一方针对后来生物物理所的崛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大胆使用和培养年青科技人员

生物物理所建所初期资深、高级的科技人员很少,有的还是兼职的。何况,无论是面临的很多任务,还是要开展的基础研究,综合性都很强,需要具有各种学科知识的科技人员来共同完成。从实际出发,只能从各方面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来选拔招收,于是来自各方面的年青人才(尤其是中国科技大学)纷纷奔向新建的生物物理所。据统计,全所最多时竟拥有数十个专业(如,生物学、生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普通物理、核物理、医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数学、应用数学、电子学、无线电、自动控制等等)的年青科技人员。这样一支多兵种的队伍,为多学科交叉进行基础研究和综合性的国家任务的完成创造了重要条件。贝时璋所长面临建所初期这样的困难,毅然决定将自己原来感兴趣的细胞重建及其它课题暂时放下。在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行政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他亲自动手,依照下达各项任务及基础研究的情况,将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员组织起来并分配至各个团队,基本上每一团队都不是由单一专业的人员组成,以利于学科交叉来完成综合性的国家任务和进行生物学基础研究课题的需要。如理论组,除生物专业人员外,还有理论物理、数学、光学等大学毕业的成员参加。我本人开始参加“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小组”的研究工作,后来由于当时强调科研要理论联系实际,又逢“慢性放射病早期诊断”任务的下达,因而曾经较长时间参加了这个团队工作。它的组成人员除普通生物学,细胞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专业人员外,还有生物物理、放射物理、工程设计等专业人员。贝时璋所长具有坚实的生物、数、理、化基础,全力以赴抓全所研究工作的进展。他亲自查阅文献,分期分批听取各组工作汇报,参加计划的制订,讨论研究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实际上,这是各种专业的科技人员相互学习交流、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的很好形式,同时也是参加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当时生物物理所的硬件条件很差,1958年研究所成立以来长期没有自己的大楼,先后向微生物所、高能所、化学所、动物所借了不少空间。由于全所工作发展较快,生物物理所在中关村的分布竟呈现“八大处”、“十三陵”的分散局面。后来又遇到国家三年困难,虽然生活上遇到不少困难,但生物物理所的科研工作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基本上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学术氛围依然很浓,人气指数仍然很高。在此期间生物物理所完成了不少下达的任务,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最主要的还在于,在此期间研究所通过学科交叉进行基础研究和完成国家任务,建立了一支业务上过得硬的队伍。在文革期间,虽然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这支队伍没有垮,而且文革以后恢复也较快,为生物物理所之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这支队伍的一些骨干不少后来成为课题组长、室主任、所长,有些还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有的即使退休,返聘期间还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

回忆生物物理所刚开始建立时,人们对生物物理这门学科以及是否有必要成立这样一所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所还是有争议的。“什么是生物物理?”,在生物物理所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上述争论还时隐时现。今天,这个当年在生物口还无足轻重的“小兄弟”,已发展成为在全国颇有名望与影响的研究单位。显然,在文革期间尤其文革以后不断加盟生物物理所的新生力量对我所的崛起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从回顾研究所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论述从建所到文革开始这一阶段的各方面工作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今天时代不同了,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个时代物质的匮乏与生活的艰难已经不再存在,但是当时在困难的条件下人们团结奋斗,为国争光的精神,比较纯朴的人际关系,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呼唤这种精神,并加以发扬光大是我们的盼望,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关闭窗口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