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征文活动官方网站 活动介绍 组织机构 活动流程 活动进展 全部文章 评选原则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三等奖
研究所集群服务保障体系的集约化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11-10-30 文章来源:陆鸣 【字号:      】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启动实施之年,人人献计献策,希望为我院发展添砖加瓦。科学家们谈规划、谈创新,管理工作者则谈管理、谈服务、谈支撑,将广大科研人员的所思、所需、所忧作为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做好科研人员的“后勤部长”。
作为科研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怎样的服务保障体系才有效?笔者提出,构建集约化的科研院所集群服务保障体系,对推动研究所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所服务保障的现状与问题

服务保障从广义上说,是指为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创造和提供物质条件的工作,狭义上说,则包括餐饮、会议、车辆、接待、医疗卫生、文印、财务、通信、水电气维修、园林绿化、环卫清扫、安保、房屋维修、办公设备维修、上下班交通、职工宿舍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图书文献等等,可谓事无巨细,都在服务保障体系之内。

由于历史原因,研究所的服务保障工作都是封闭式、自成一体的、半社会的综合福利型管理模式,研究所在完成科研攻关、小批量生产、采购与经营管理的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自我包办所有后勤服务工作,是一种典型的“小而全”的社会集体。这种封闭的、自成一体的管理模式必然导致科研院所机构臃肿、队伍庞大、主流业务不突出、定位不明确,研究所的领导不能集中精力组织科研攻关、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工作,降低了研究所的竞争能力。

目前,我院研究所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基本上呈相对集中状态,如北京中关村的研究所集群、北京奥运村的研究所集群、北京航天城的研究所集群等等。我院《“创新2020”组织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建设区域创新集群”的目标,重点建设北京怀柔新区、上海浦东科技园、广东华南科技创新高地,形成区域创新集群。可见,在研究所建设方面,集群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相应的,其组织结构、业务活动形式、人员层次、文化也均有着相似性,在服务保障工作方面的需求也趋同。在这种情况下,构建科研院所集群服务保障体系,特别是研究所聚集区的服务保障工作,对于提升研究所的服务保障水平、提高效率、节省资源等,均显得至关重要。

二、研究所集群服务保障体系的集约化发展建议

研究所集群服务保障体系是为研究所的科研活动创造和提供物质条件的工作总和。按照研究所管理的实践和满足集约化条件的情况,我们将这些工作初步分为园区管理与服务、图书与文献、科研试验平台和财务管理四大类。

第一、园区管理与服务

园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包括物业管理、保安服务、保洁服务、基本建设、安全管理、车辆服务、文印、医疗服务等等。总体来看,园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集约化发展最容易实现,也最易实现资源利用的有效化、最大化。

例如在物业管理方面,可联合聚集区内的研究所,将园区物业统一管理,选聘有实力的物业管理企业;由专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组成园区物业管理中心,负责对选聘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与协调;充分利用园区物业的人力资源优势,组织精干的运行维护团队,同时保留足够的应急队伍。园区物业公司设立客服部、工程部、绿化保洁部、安保部等,其中客服人员、工程维修人员、安保人员可以实现园区内的共享,而绿化保洁部也可以实现专业工具设备和专业绿化保洁知识的共享。

在医疗服务方面,虽然当前各研究所内部一般设有医务室,但其医疗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就医需要。可将研究所集群中的小型医院、医务室整合起来成立园区医院或卫生服务站,将其纳入政府医保范畴,不仅能够解决科研人员的看病就医需求,还解决了改革后各单位医务室人员的工作问题,同时也可逐步向社区开放,变成公益性医疗单位。

在车辆服务方面,各研究所都保留着规模大小不一的车队,每个车队有几辆到十几辆不等的轿车、中型客车、小型货车甚至大客车,但各型车辆的使用率极不平衡。如将园区中的车辆都集中起来,不仅能有效地保障科研任务用车,车辆总数将有所减少,还能够开展有偿的社会服务。

餐饮服务方面,如果在研究所集聚区将每个研究所的食堂向园区内的职工和学生开放,则在园区食堂之间就能够实现很好的竞争,同时园区管理部门也可以在食堂布局、口味调配、统一采购、卫生监督上发挥集中管理的优势。

在基建服务方面,当前各所的基建专业人员分布极不均衡,有的研究所保留着完整的基建管理队伍,但有的则无法配齐专业工程师。因此,在研究所集聚区设立基建服务中心,将各研究所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集中起来,为园区内的研究所提供专业的基建服务,将研究所的建设需求转化为可行性方案,同时代表建设方对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监管,也将是对人才资源的充分共享。

在文印服务方面,在科研院所聚集区,根据统一布局,设立若干园区文印中心,不仅可以解决高档文印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还可以很好地应对保密管理的要求。

第二、图书与文献

研究所的内部图书馆是专业性极强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信息资源集散地。但由于其自身固有的特点, 使其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大型图书馆,落后于研究所的使用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以我院中关村地区的研究所集群为例,仅四环路两侧就密集地分布了化学所等11家科研院所,每个研究所都无一例外地保留着图书馆和阅览室,每个图书馆都有1-2名工作人员,每年订阅大量的科技期刊,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如果将上述图书文献资源集中起来,必将形成一个藏书丰富的中等规模的科技图书馆;或者将各所藏书充实到国家科学图书馆,将各所阅览室集中构建一个中等规模的图书阅览室。不仅节约了场地资源,促进了图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古旧书籍的保管,还方便科研人员查阅,为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富余的图书文献管理人员还可在本领域信息情报的搜集、整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科研试验平台

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科技研发经费只有美国的4.7%、日本的8.9%。在科技投资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却存在共享力度不大,科技资源重复建设和重复引进以及共用性差等问题。以科学仪器为例,我国拥有的科学仪器设备的数量比欧盟巧国的总量还多,许多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到25%,而不少发达国家的仪器设备利用率高达170%—200%。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严重浪费,而且导致战略性研究经常受制于人,国家关键技术的突破难以实现,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难以形成,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得不到及时有效支持。

对于研究所集群来说,不仅为区域设备共享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同时,由于目前研究所集群基本上是系统内的集群,在仪器设备等科研试验平台的配置、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

第四、财务管理

近几年来,在我国的一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型企业集团中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资金管理形式——会计服务中心,或资金结算中心,俗称内部银行。它是引进银行资金管理机制的单位内部资金结算管理机构。在当前各研究所经费成倍增长的形势下,在集群内设立相应的会计服务中心,将会为集群内研究所的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便捷。

会计服务中心帐户分为一个总帐户和若干个分帐户,总帐户为中心统一对银行所开帐户,院内各单位在中心内部设立结算帐户,实行独立核算,院内开户单位的资金往来通过中心在各分帐户间划拨,院内开户单位与院外单位的资金往来则由中心通过总帐户统一对外结算。会计服务中心通过资金的投放、回笼、收付、存借等情况,形成一个综合的资金信息系统,对会计服务中心及各研究所的资金存量和流量做出一个合理的模型,促进资金的最佳使用效果。

三、研究所集群服务保障集约化发展的模式

第一、集约化机构的建立

在研究所集聚区,设立园区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各研究所相关领导组成,负责在涉及的领域内统筹调配各研究所的相关资源。在此基础上,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园区服务保障中心,并下设若干专业服务中心。服务保障中心在园区管委会的指导下工作,向园区管委会负责。

在这样的机构设置及管理模式下,将各研究所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按照机构重组的形式集中到服务保障中心,同时将相关资源的管理权由研究所转移到服务保障中心。对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仍由原资金渠道投入,但管理权力集中到中心,如园区食堂建设、科研实验平台建设等。

第二、集约化发展的目标

首先,要通过机构重组,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研究所的服务保障部门和资源集中起来,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组建服务整个集群的服务保障实体。每个研究所内部不再保留与中心服务保障功能相同的部门,既凝练了研究所的工作主题,同时也解放了研究所领导原来投入在服务保障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通过人员重组,优化服务保障队伍。首先要挑选那些德才兼备、有事业心、热衷于服务保障工作、懂业务会管理的人,组成高效的专业管理队伍;其次,要引进新的管理机制进行科学化管理,优化人员结构层次,按照因需设岗、按岗聘任、平等竞争、严格考核的原则,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整体上提高服务保障队伍。

再次,通过资产重组,壮大集群的服务保障实力。必须建立起以资产为纽带的责权利关系,通过资产重组,壮大中心的实力,对研究所原占用的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在此基础上,通过产权界定,分门别类地实行重组。将研究所原有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实行规范分离,研究所以签署托管协议的方法将资产委托中心使用,提高中心的保障能力、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中心下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最后,通过管理流程重组,实现管理创新。成立园区服务保障中心,将对研究所的管理流程带来深刻变革。原来服务保障工作局限在研究所内部,福利性、包办型的特点十分明显。园区服务保障中心成立后,由于跨部门跨领域的现实情况,所有的需求都将以“订单”的形式出提出、分类、统筹解决,这也为归纳和统计提供了基础数据,促进管理创新。

第三、集约化机构的运行方式

园区服务保障中心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各研究所的管理权力通过园区管委会来实现,研究所的服务需求通过园区管理服务中心来满足。园区图书馆、科研试验平台、物业管理中心等专业机构在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独立运行,专业机构的规划设置、发展方向等重大事项由园区管委会决定。

在经费来源方面,一方面,园区服务保障中心通过向各研究所提供服务保障工作来收取报酬;另一方面,研究所或上级管理部门将预算中的相关费用集中到服务保障中心,由中心统一安排,如图书采购经费、设备维护经费等。

小结

“良好的支撑服务体系是凝聚科技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激励科技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一。不断产出重大成果,不断培育造就高端科技人才或团队,精心培育青年后备人才,都要求必须创造必要条件和环境,支撑科技人员专心致研。”对于打造“宜居”环境,以白春礼院长为代表的中科院领导对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视显而易见。本文提出的研究所集群服务保障工作的集约化发展,正是统筹各级行政后勤资源、探索建立现代支撑服务体系的有益尝试,也是研究所管理体制、服务保障机制和利益关系的重大变革。这一体系的建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生态学、复杂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方法和技术,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必然要经过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只有不断地深入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最终实现“集约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改革目标。

关闭窗口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