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直播摘要
颜基义等回忆华罗庚回国经历
来源:

[贺超]:颜先生,我得问问您,清华什么样的机遇,可以让他走出国门?

[颜基义]:刚才王元老师说,他一个月才40块钱,因为他曾经是一个助理。他自己曾经开玩笑说,大学毕业可以当助教,高中毕业可以当助理,我才初中毕业。但是从那以后,他非常非常勤奋,不是一般的勤奋。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时候的气氛,整个清华刚才王元老师讲了,老师辈、同事辈都是非常杰出的人员。还有一点,当时清华已经是非常开放了,就请了一些很有名的国外数学家来讲,他们来讲可不像现在这样子,不是简单拿一个PPT讲完以后,然后很短,很短的时间就走了。那个时候是一请就是一年,来做讲课,交流、讨论,所以当时来了很多专家,看到华罗庚当时在数论方面的工作,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文章,所以推荐他到当年的剑桥大学去做研究。

[贺超]:他走出国门其实是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才没问您,在清华学了几年?

[颜基义]:五、六年吧。他是31年到清华,36年到剑桥大学,5年左右的时间。再插一段话,王元老师讲到他最初文章的时候,我想起来了,58年,我和张淑端老师、赵静芳老师听华老的第一堂课,王元老师也是配合华罗庚老师一起给我们讲课的,他还把解方程作为微积分之前专门作为一段给我们讲,讲三次方程、四次方程的解法,最后说,五次你们还想不想解?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已经知道,五次已经不行了,这样一步一步的把我们引向高处。他以数学发展的思路来给我们讲,非常注重培养。

[贺超]:他讲课有意思吗?

[颜基义]:讲课非常非常有意思,一讲就讲了三年整啊。毕业以后,我一直在大学,一直做一个很平凡的教师。但是,后来慢慢发现,大学有名的教师都不好好讲课了,所以有些学生就有了这样的问号,我们的教授哪儿去了?当年华罗庚老师和王元老师给我们讲的时候,一个礼拜是4节课,讲完以后一直还有,一讲就是三年啊。后来我们纪念华老的时候我自己有一个感受,我说这是我们受用终生的这么一种教育,这在教育史上都是非常难得的。

[贺超]:我想问一下华光教授,您小时候数学学得好吗?

[华光]:我小时候学得非常一般。

[贺超]:父亲失望吗?尽管他不要求你们。

[华光]:他说,你学化学也罢,学物理也罢。

[贺超]:真得特别好。我觉得今天同学们的家长应该来,现在的家长恨不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外加18样武艺。

华罗庚先生从剑桥学成回来,因为当时很多人出去就留在国外了,但是他还坚持回国。回国也是挺艰难的,外面每年有高薪,还有很大的房子。但是他后来回到了西南联大,除了后期讲学,特别出去教学的机会再没有了吧?

[王元]:他进行了两年以后,那个时候正好是抗日战争,所以本来他可以留在英国继续做研究,但是他为了跟大家一起共克国难,所以他就放弃了在英国的机会回来了,到了西南连大。

[贺超]:我们现在的海归应该学习。华老回国之后直接到西南联大,当时在西南联大他是什么职位,做什么工作?

[王元]:他出国的时候是一个教员,当时分这么五个层次,正教授、副教授、讲师、教员、助教,他已经助教当过了,教员也当过了,出国了,回来就跳过了讲师和副教授,直接聘他为正教授,所以他到了西南联大就是正教授。

[贺超]:他什么时候完成自己的那部书,叫《堆垒素数论》。

[王元]:这本书在英国的时候他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来回国到西南联大去,他花了8个月的时候,他自己跟我讲的,花了8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写好了,实际上是一本专著,当时在中国没有发表,幸好他寄了一个稿子到苏联去,苏联正好是战争,也不能发表,但是后来战争结束之后第一次在苏联发表了,后来才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发表了。

[金雅芬]:在他写完中文手稿的时候,寄到了当时的中央研究院,这个过程有半年的时间,他的稿件丢失了,华先生为这个事情大病了一场。但是,幸好把他的英文稿子寄到了苏联。所以,后来解放以后,按照苏联出版的书再出了中文。

[贺超]:这本书对华先生有什么样的意义?

[颜基义]:那个时候,在我们国家,数论研究已经成为主流了。所以,当时华先生做的这些工作,我们整个表示数学在前沿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我们说华先生一生有很多很多奇迹,这些奇迹是由一个一个丰碑来表达的,这个就是华先生在他工作里面非常重要的开始的一个丰碑。16年出版,在剑桥的时候已经开始做了,这表示我们整个数学进入很前沿的工作。

[贺超]:王元教授,您可以介绍一下“素数论”吗?这个应用于什么范畴的?

[王元]:我简单跟大家说几句,素数大家都知道,什么叫“堆垒素数论”呢?就是每一个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加起来,当然堆垒素数现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能证明,每一个奇数是三个素数加起来,这是我国数学家理论高度的见证。

那么,对于素数的平方加起来行不行?一般说来要五个平方,就是说一个整数,它要有一定的条件,它是五个素数的平方加起来。那么,三方行不行?三方要9个平方,四方要24个。所以,一直到任何次方都可以表出。对于这样一个事情全面的研究和总结性的研究,就是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的主要内容。

[贺超]:这部书奠定了华老在数学界的位置,是里程碑式的,大家一定要记住。1981年,华罗庚获得了美国科学院的院士称号,这是国内的第一人。伴随着这些作品的声名鹊起,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之后他的妻子带着三个儿子在美国团聚了。据说当时在美国的生活非常幸福,当时您也应该在美国了,当时的生活非常富裕?

[华光]:当然比在国内过得好了。说实话,我还小,所以记的事不多了。

[贺超]:当时您几岁了?

[华光]:五岁左右。

[贺超]:五岁的时候已经能吃出好坏了。当你们决定回国的时候,回到当时的新中国,那个日子应该是反差比较大的?

[华光]:我不记得了。

[贺超]:接着看华罗庚先生的人生之旅。在那一年,他决定举家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这是需要一种决心和信心的。然后,他还动员其他的留学生跟他一起回国,为了这个事,他写了一封信,这是他在回国的途中,叫《致中国全体留学生的公开信》,大意肯定是希望志同道合的青年人回中国,建设新中国。我们下面分享这封信的章节,请颜基义先生为大家朗读一些段落。

[颜基义]:正如刚才华光先生讲的,当时华老在国内的地位已经很好了、很稳定了,而且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当时,都说他,你在那儿可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是,华老毅然决然决定回来。特别是听说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应该回来。所以,他这封信的情感非常充沛,我们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来复述一下。

朋友们,道别,我先诸位而回去了。我有千言万语,但愧无生花之笔来一一白打出来。但我敢说,这信中充满着真挚的感情,一字一句都是由衷吐出来的。坦白的说,这信中所说的就是我这一年以来思想战斗的结果。

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但也许有朋友说:“我年轻还轻,不妨在此稍待。”但我说:“这也不必。”朋友们,我们都在有为之年,如果我们迟早要回,何不早回去,把我们的经理各都用之于有用之所呢?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回去,建设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朋友们,语重心长,今年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见面吧!

一九五零年二月回国途中的肺腑之言。

谢谢大家!

[华光]:这封信我早知道,但是回国的具体情节我是84年我陪我父亲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时候,他一位老朋友,徐先生去看望我父亲,他跟我说了一段话,他说学校知道你父亲要回国消息的时候,校长跟你父亲说,你们国家刚刚战乱、刚刚停止,情况不了解,所以我建议你,如果你想回去的话,你一个人先回去,你的家属由我们来照顾,你觉得那边好了,你可以再把家属接回去,如果觉得那边还有问题,你可以回来再继续工作。但是,他毅然决然的感谢了校方的好意,依然决然的带着我们全家回国了。

关闭窗口
© 1996 - 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