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直播摘要
华罗庚之子华光回忆父亲
来源:

[贺超]:今天我们要回忆的是华老,他在数学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高的造诣,而且他用他的人格和魅力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宝贵的财富。华老是1910年11月12号出生在江苏升金坛县洮湖,小学毕业之后辍学在家。后来金坛县校长知道华罗庚先生家里面很穷,于是免了他的学费,这样他才开始学习。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愿意学习的人,我们在中学学过那首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他得病了,腿落下了残疾。但是,对于一个内心坚强的人说,他选择的是站立,往前走。

华老是用这样一句话支撑自己的,“我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说实话,这条双腿走得比很多健全人的腿要伟大、步伐要坚定,他从中国走向了世界,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上面。这些话是从百度上搜到的,所以我们得问问当事人,问问华光教授,我们能看到的照片是华老从年轻到年老,乃至于可以看到华老在日本舞台上最后几分钟的影像。在您的印象中,父亲是什么样的形象?

[华光]:他非常忙,每天都很忙,而且时时刻刻都在考虑问题。他要求他的学生要求得非常严格,要求学生在排队买饭的时候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等汽车的时候、坐火车的时候。你脑子里面时刻准备几个问题,没有事的时候拿出来思考。他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要求学生也这样做。

刚才主持人说我非常像我父亲,我记得有位教授跟我一块出门,他坐在旁边,他说您跟您父亲长得非常像,我这儿见到您都害怕,就是因为父亲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我们家只有一个大妹妹学了数学,其他都没有学。这张照片最小的是我,所以你要问我当时的情况,大概我不知道。

[贺超]:您成长的过程中间,父亲对您的要求严格吗?

[华光]:没有。他对我们不严格,让我们自己随便选择,不规定我们非要干什么;当然,他非常希望我们中间有学数学的,只可惜,只有我一个大妹妹是学数学的。

[贺超]:现在年轻人都在,家人特别希望去干什么,一定是严加管教,各种政策都会有。父亲既然很严厉,但是我猜测,华老很忙,管你们的时间不是特别多,但是一有机会肯定是要管的。

[华光]:不对。因为他在单位当然是在做学问了,包括和王元老师一块讨论问题;在家里的时候,他也在做他的工作。但是,他有一个特点,他做工作的时候绝对不允许别人把他打断,思路打断了,他会很生气、很着急。我们有时候也害怕他,所以他工作的时候我们会离开。有的时候他也不是完全那么严格,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讲讲《三国》、《水浒》,讲讲社会上的事情。个别的时候,周末可以打打桥牌,甚至有时候下盘围棋,但是都是极业余的。

[贺超]:父亲是儿子成长的山。我成长过程中,觉得我爸是天底下最大的。您觉得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什么东西?

[华光]: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所以我们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比较老实,规规矩矩,绝不做一些超越我们能力的事,说出来,吹牛什么的,这些事都不会做。

[贺超]:我特别想问您,因为我和他们当年都面临过,选择专业的问题。父亲希望你们做数学,可是你们家只有一个人学数学,子承父业多大的事,家长没完成的事让子女去完成。这个中间的矛盾怎么调和?

[华光]:好像在我们家没这个矛盾。这跟当时的社会条件有关系,我大姐做地下工作;我大哥原来想学理工,但是因为父亲一开始到昆明,然后到上海,到美国,所以他中学走动比较多,回国以后他想念清华,清华说你数学没有好好学,所以他学理。二哥学的是生物力学,我学物理。我大妹妹数学学得最好,但是高三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但是之后她考上了清华大学。我小妹妹小学的时候就遇上文化大革命,后来做了行政工作。

[贺超]:您的孩子学数学吗?

[华光]:更不学数学了。学数学一个是需要对数学有兴趣,另外需要脑袋好用。我父亲他能够成长起来,能够从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残疾的学生后来成长为一个数学大师,我觉得他对数学的兴趣非常大。因为想当年,我的姑妈曾经说过,他考虑问题的时候,很着急写东西,冬天很冷,鼻涕流下来了,他擦一下然后再写。所以,他看书、学习的时候是非常专心的。

[贺超]:您一讲,我突然觉得这样一个老人是那样真实和温暖的,其实他很专注于一件事情。经过华光教授的一介绍,大家可能会对华罗庚先生有一个更贴切的先生。可是大家知道华光先生的名字怎么来的吗?他们家孩子的名字都很有意思,您一个一个的解释一下?

[华光]:我上面名字不大清楚,我的名字是因为当时在昆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我母亲一发工资就把一个月的柴米油盐全米回来,如果晚个两天这个月就不够了,所以家里的东西几乎全花光了,能当的东西也能当光了,所以叫华光。当然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抗日战争快光复了。我的大妹妹是抗日反苏,叫华苏。我的小妹妹是解放之后出生的,生活比较甜蜜,叫华蜜。

[贺超]:家里人经常说“做好事吃亏”,但是按照数学的道理往回推,退到最后,做老实人争大光。同学之间交流也会发现,那些最厚道的人往往是朋友最多的人。

关闭窗口
© 1996 - 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