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据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报道,该校科学家在实施一项名为“Harvest4D”研究计划过程中开发出一种新算法,只需用现有二维图像数据就能很容易地生成3D图,不必专门采集三维数据,生成的3D图还能变成随时间变化的4D图,可用于从考古到洪水研究等一系列领域。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激光扫描测量实际的物体结构并获得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算法生成所需图像。视图详细程度可根据需要确定,不必完全一致。如果不是用于科研,通常不需要最大分辨率。如表现普通石雕只需一些基本数据即可;如是有研究价值的壁画,可以在3D模型中加入高分率壁画像;若要求精度不高,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就能呈现流畅的3D模型。该算法有容错程序,能自动处理图像对焦不准、光照不一、有干扰物等问题。研究人员还设计了专门的浏览器Potree,支持在低功率终端设备上浏览图像。
该校计算机图形与算法学院教授迈克尔·威莫说,目前的3D图像主要是用激光扫描仪通过极复杂的方法生成,专家要设计一个扫描方案,拍摄高分辨率图像,最后还要耗时地编辑数据。他们的设想是进行根本性的模式改变。现在高分辨率拍摄设备越来越普遍,需要有更好的算法才能更充分地利用这些图像数据。
团队成员雷恩霍地·普雷纳解释说,新方法实际上用大数据结合更好的算法来生成三维图,“不仅是把这些图像在电脑上拼在一起,还可以用它们计算完整的3D模型。”比如,在考古挖掘研究中,可以采集完整的普通照片数据,用这种方法构建3D目标。
研究人员称,利用新算法技术可以在屏幕上围着一个物体自由移动,从各个角度观看,包括那些被挡住的部分。如果知道图像采集的时间,还能给三维空间加入时间维度,让3D景物根据图像拍摄光线、角度或者不同的设备而看起来不同。这种算法还可以用于洪水研究等多个领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总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