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部历程学部规章媒体报道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中的中科院院士老照片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时事专题 > 纪念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五十五周年 >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 > 2003年 > 刘东生 > 媒体报道
无言的教诲——儿女心中的刘东生
科学时报

  

  3月8日,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中科院黄庄小区刘东生先生家里,记者见到了他的女儿刘丽和儿子刘强。与父亲相处时间并不很多的姐弟俩,噙着泪水对记者谈起了他们的父亲。  

  最后的叮咛与遗憾

  “我因工作3月3日回到北京,父亲6日就走了。他似乎在等着见我最后一面。他给我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在外一定要谦虚谨慎。’”正在从事中美科技文化交流和教育工作的刘丽一边说着,一边不由自主地擦去眼角的泪水。

  “我是5日赶回来的。我与父亲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春节前。在他化疗期间,我不便频繁去医院看望他。每次我去医院时,他似乎感觉到什么,与平日不同,很愿意对我谈起过去他的一些生活与科研经历。他谈起中国地学界的历史与发展如数家珍,对中国地学界的老前辈们无限景仰,很多故事是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的。虽然他仍像平日一样,记忆清晰,思路严谨,我还是有特殊的预感,他为什么如此怀旧呢?”刘强也忍不住流着泪水说道:“我父亲在最后一两年中,也和他的晚辈学生们聊起很多地学界的传奇故事,告诉他们以后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整理。”

  与孩子聚少离多

  刘丽说:“我10岁前一直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当我回到父母身边时,父亲去了中科院贵阳地化所工作,与母亲两地分居。我印象中,家里基本是母亲、弟弟和我一起过日子。当父亲后来回到北京,也是经常出野外工作,很少与我们在一起。我们长大后,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各自出国学习和工作。也许,我们比许多人家里的孩子得到的父爱更少。当然,尽管如此,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父爱。他在野外时,每个星期都会给我们写信,那时还不太会写字的我,常常给他寄上我画的一些小画。每当他到世界各地开会考察时,他也会寄给我们明信片,很有纪念意义。”

  “自我记事以来,他一直非常忙碌,在家的日子很少。每每回家,包里带来的是一些标本,还有外地的一些特产,如新疆的葡萄干之类。”

  这些记忆中的片段深深烙在姐弟俩心里。

  身教多于言教

  “‘文革’时期,父亲被罚扫地,家里从两居室的房子搬到了一居室,加上奶奶,一共5口人,很困难。当时,我在上幼儿园,小孩们都认为扫地的人都是‘走资派’,是坏人。搬家时,也没有人帮助,他那时已经50岁了,自己忍受着内心的压力,一个人独自把书从一楼搬到四楼。”

  刘强知道,父亲是个不愿把磨难和痛苦告诉他人的人。在一次野外考察中,他们家的照相机掉入了水里,这是他们家很重要的财产。若干年后,刘强才知道那是一次重大事故。他父亲在野外考察时骑着马过河,马可能踩上了一块很滑的石头,摔倒在水中,被冲下了瀑布,而落入水中的父亲抓住了岸边的巨石,才捡回一条命。

  姐弟俩都认为,父亲对他们的教育身教多于言教。在贵阳工作时,父亲一年回家一次,到家后,就让他们学习,教他们外语。但每每不到10分钟就有同事来谈事情,他们就“解放”了。

  刘强记得,1976年唐山地震后,他们住在地震棚里,在那样的特殊时刻,父亲没有放弃学习,经常利用楼道的灯光在一楼楼梯口看书,因为这样,地震时可以快速离开。

  同时,他们也知道父亲是位博学的人。小时候,姐弟俩会想办法为难父亲,经常在字典里挑他们认为很难的英文字考父亲,可没有一次难住过他。

  刘丽介绍:“我儿子与我父母一起生活了10年,受爷爷影响很大,也很敬佩爷爷。需要查字典时,只要看到爷爷就说:‘爷爷在呢,还查什么字典呀!’我儿子在做人、做事方面就像父亲按照自己的意愿克隆出来的一样,做事很认真,很有想法和目标。小学二年级时,有时头一天没有完成作业,第二天清早5点钟就起床披着棉衣写作业。”

  刘丽还介绍,在2004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有关方面希望给他出版传记,父亲每天早晨4点多就起床录音,因为大家起床后,录音效果不好。他就这样录了几十盘带子。

  刘强记得,有一年,父亲为了给老师王恒升过生日写贺词,委托儿子在瑞士苏黎世大学查资料,因为王恒升曾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和工作,他要核实事实,而不是凭印象写。刘强找到了王恒升的论文和其他资料寄给了他。

  然而,在刘强眼里,父亲曾经也是那么不近人情。2004年,刘强体检发现患有肾癌,希望父母能够帮助找一家有名气的医院治疗,可父母虽然着急,却告诉他,“我们没有这样的关系”。刘强最后等了一个月,在给他体检的医院做了切除手术,身体得到了康复。

  永远无法“达标”

  刘丽赶上了“文革”。改革开放后,她留学日本和美国,获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刘强是中国恢复高考后1979年考上清华的大学生,后留学瑞士,目前工作在瑞士。无疑,姐弟俩在同龄人中都是佼佼者,非常优秀,但他们说:“我们压力很大,因为永远达不到父亲的希望。父亲自己知识面很广,要求严格,对我们很严厉,一直希望我们能在各方面取得第一。”

  “当然,我考上清华时,感觉到他很高兴,而我博士毕业没有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并继续从事科研,使他非常遗憾。”刘强说。

  “我如果有父亲十分之一的认真和毅力,肯定不是现在这样。任何人如果能够像他这样认真,都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刘丽认为。

  “父亲这一生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2002年他在美国南加州大学领国际泰勒环境成就奖的场面。我当时在洛杉矶,也参加了他的颁奖典礼。当美国政要和诸多著名科学家都站起来长时间鼓掌、祝贺他时,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颁奖结束时,100多人排着长队与他握手。我这些年在国外,没有见过这种场景。他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而我们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他虽然没有留学经历,也没有在国外工作,他把事业扎根于中国,做出了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获得了国际最高荣誉,也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赢得了崇高的声誉,我们望尘莫及。”刘强最后说。

 
©1996-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E-mail: webeditor@cashq.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