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显著提升——
2030年将基本建成“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网络体系
发布时间:2017-05-10 来源:经济日报 郭静原 【字号:  
  国务院新闻办5月9日举行中科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表示,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科院的国际合作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目前,中科院每年的国际交流规模超过3万人次,并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科教机构签署了200多份院级国际合作协议和1000多份所一级合作协议,催生出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到2030年,“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网络体系基本建成。

  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中科院开始实施“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发展中国家访问学者资助计划、发展中国家科技培训班等方式,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科研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约1800人。

  白春礼介绍,中科院还围绕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饮用水安全、生物技术、绿色能源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等领域,在国内有优势的单位设立了5个“CAS—TWAS卓越中心”,联合相关国家的科技力量,共同开展合作研究、战略咨询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并陆续启动了9个海外科教合作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支撑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科院于2016年初启动了“‘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行动计划”,并在去年召开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成立了“‘一带一路’科技组织联盟”,为我国政府和沿线国家提供双向战略科技咨询建议;同时,中科院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地区)重大共性科技需求和挑战,牵头启动了20多项重大国际合作计划,每年为沿线国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00名。

  白春礼表示,行动计划的中期目标是到2030年,“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并在带动双边、多边及区域科技合作中发挥“骨干网”的作用,使中科院在亚太、亚欧、亚非地区“协同创新网络体系”中处于“龙头”和“中心枢纽”地位。行动计划的长期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使中科院“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网络体系成为亚太、亚欧、亚非地区“科学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柱,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原载于《经济日报》 2017-05-10 03版)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窗口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