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光明日报】我的选择始终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
发布时间:2021-08-17   来源:光明日报 齐芳 【字号:  

曾庆存人物素描 郭红松绘

  “我出身农家,没有党,没有新中国,我根本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党待我如同母亲。我渴望她拥抱我。”——曾庆存

  “我们要用自己的计算数据,作为气候与环境领域谈判的依据,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6月23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落成启动,86岁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院士激动不已。

  对地球的过去进行反演、对现在进行观察、对未来进行预测,“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可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建设、双碳愿景目标、防灾减灾(如天气预报)等国家重大需求。

  曾庆存不仅是这套系统的发起人之一,在接下来的更新、完善过程中,他也没落下。只要身体允许,曾庆存都会准时出现在课题组的讨论会上,倾听、记录、讨论……这位老人似乎对科研有着无穷的热情和动力。他说,热情和动力源自探索未知的兴趣,更源自责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唯有竭尽所能,方能回报”。

  拳拳报国心,是曾庆存数十载科研人生的真实写照。

  出生于广东阳江农村,曾庆存的童年与贫寒相伴。“我家里很穷,小时候就得下地劳动,挑肥、种田,什么活都要做。父母和姐姐们辛苦劳作供我读书,家里没钱买灯油,父亲就用泡水几个月后晒干的竹条,点燃做灯。如果没有党、没有新中国,我不会有读大学的机会。”

  苦难中燃起的真挚情感,让他的选择始终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相连。

  1952年,曾庆存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入学后不久,系里决定让一部分学生改学气象学专业,因为国家亟需气象人才。他二话不说服从了安排。“我对那时发生的一场气象灾害印象深刻——一场晚霜让河南40%的小麦颗粒无收。河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这场气象灾害不仅让农民和国家遭受经济损失,更让很多人挨了饿。当时我就想,如果天气能够预报预判,这样的灾害就能避免。国家需要我学气象,这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956年,临近毕业的曾庆存被选派前往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赴苏前,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回忆入党初心,曾庆存说:“党待我如同母亲,我渴望她拥抱我。”“我决心把一切献给党、献给祖国和人民。”

  留学归国后,曾庆存更倾向、也更擅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但国家需要他参加气象卫星的研制,他没有拒绝、也从不畏难:“我边学边用还要边教学,争取带出更多的人。”这些研究成果最终成书《大气红外遥测原理》,成为国内该领域的经典教材。

  曾庆存说:“我本来是做基础研究的,但国家急需的一些应用研究往往要立刻展开、限时结束。这样的任务可能和自己的兴趣有所冲突,但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兴趣必须服从国家需求,这点不用商量,不能讨价还价。”

  喜欢写诗的曾庆存曾经赋诗“科学钻研心寂静,苍生忧乐血沸腾”。年事已高,热血犹在。如今的曾庆存依然很忙,中长期天气数值预报、建立全球气候系统模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系统总结自然控制论……他总觉得时间太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说:“我将继续心无旁骛做好科研,在有限的岁月里为党、为国家多做一些事。”

(原载于《光明日报》 2021-08-17 01版)

(责任编辑:阎芳)
关闭页面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