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苑榜样>先锋故事
全国文明单位
以“三个要”为创新文化增添“药味”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创新文化实践
发布时间:2016-05-10 来源: 【字号:  

  上海药物所创建于1932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新药研究机构。从北平到上海,从浦西到浦东,从国立北平研究院到中国科学院,建所83年来,以“为民、执着、融合、自强”的“新药精神”为核心的优良传统文化,始终是药物所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如今,经历了“知识创新工程”的飞速发展,又面临“率先行动计划”探索改革与创新突破,药物所坚持从优良文化中汲取力量,并不断创新,增添“药味”,强化特色,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为“出新药”发挥重要作用。

  一、用“三个要”确立特色文化建设思路

  伴随着“知识创新工程”的发展,所党委坚持结合实际开展创新文化建设。2014年所领导班子换届,所党委在认真总结经验,分析新形势、新需求、新目标的基础上,深刻地认识到符合药物研究规律的、体现优良传统的特色文化,是实现“出新药”科学目标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创新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三个要”,即“文化要有传承创新、文化要以科研导向、文化要能落地生根”。

  “文化要有传承创新”,在于继承和发展优良传统,让优良传统更好的为现实发展服务;“文化要以科研导向”,在于把文化建设的点切入到科研实践中,使新老科学家的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在科研过程中得到呼应,在科研发展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文化要能落地生根”,在于推进科研的文化必须植根于从事科研与服务科研的全体职工中,要符合广大职工愿望,让每一个药物所人都有自我价值的体现。

  按照“三个要”的原则,所党委从研究所悠久历史中发掘优良文化传统,大力倡导新药精神,用“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将数代药物所人的“新药梦”融入到当今每一个药物所人的科研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聚人心、促科研、生美德”的创新文化独特魅力。

  二、文化要有传承和创新:用“新药精神”串联起历史和现实

  优良的文化积淀是科技创新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所党委立足于历史,精心编写《寻根溯源、一脉相承的药物所文化》,在无数的科研实践中提炼文化内涵和优良传统,归纳形成“为民做药的科学价值观、执着坚韧的科学性格、融合协作的科学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科学意志”的文化特征,并将其定义为“新药精神”,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立起传承的纽带,为药物所人“出新药”的努力提供精神动力。

  在所党委大力倡导下,全所发起“寻根溯源发掘优良文化,从我做起光大新药精神”大讨论。通过“女科学家论新药精神”、“做有药物所特色的研究生”、“新药梦闪光之星”、“科研青春微故事”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把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药物所人吸引到讨论中,在“有史可依、有实可据、有感而发”的文化传承中,将历史典范与现实求索紧密结合,强化文化的启示与激励作用。

  “有史可依”,即引导职工从研究所首任所长赵承嘏早年提出的“用西方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理论和方法,开创我国药物研究先河”以及建国后研究所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新药研究成果等科研实践的历史中寻找和凝练“新药精神”。“有实可据”,即发动职工从我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以来研究所针对国家战略需求“迁址张江”推进药物创新体系建设和重大新药研发,以及如今勇于改革试点建设药物创新研究院的实践中,挖掘并反映“新药精神”。“有感而发”,即为职工提供机会和舞台,谈自己在“新药梦”中的追求、在“出新药”中的作用,以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表达对“新药精神”的理解和态度。

  文化讨论唤起了药物所人对本所优良文化的高度认同,提升了归属感和凝聚力。在中科院的“四个率先”计划实施过程中,药物所准确理解院党组要求,积极响应。“新药梦”的愿景与率先行动计划一脉相承、深度契合,在文化的助推力下,药物所在改革中焕发出熠熠生机。

  三、文化要以科研导向:用“新药梦之旅”联系起“科学与文化”

  找到创新文化与科研的结合点始终是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出新药”是全所的科学目标,让文化为“出新药”提供精神力量是其建设创新文化的使命。研究所按照“一头是科研,一头是文化”的思路设计“新药梦之旅”活动,把解决新药研究中的困难与问题作为活动的目标与任务,要求每个课题组将各自的科学目标、科研项目和每个职工、研究生的各项实验作为全所“出新药”的一个部分,把克服每一个困难、做好每一项实验、完成每一个项目、实现每一个目标都作为“逐梦”的新启程。全所遴选出一批示范项目和特色项目,引导各课题组在科研中找到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规范·严谨·逻辑’科学思维与‘新药梦’”、“绿色新药梦”、“科研漂流瓶”、“HAPPY HOUR辩论赛”、“百药讲坛”等以科研为核心的文化活动和具有文化特征的科研活动在全所广泛开展起来。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生和普通职工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踊跃参加。埋头于科研项目的科研骨干也开始关注并支持文化建设。科学家自发走进“科学与文化大家论坛”,在所在课题组组织“新药精神”讨论会,探讨文化对科研的作用。2014年,研究所创办首届“药物所文化节”,围绕“科学与文化”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我的新药梦”融入药物所人的科研工作中。文化节开幕式上,所内学科带头人走上文化讲坛,以“对话中药”为题,阐述中国文化与现代中药发展之间的关系,使文化活动具有更强的科学说服力。

  在《劳动报》对药物所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的王逸平研究员采访中,他感叹道药物所的每一幢楼都是在深夜亮起的科研常明楼,药物所就是有着这种自觉自愿、奋斗拼搏的氛围,促使大家投身到科研事业中,不断地推动着新药产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前,药物所党委正积极开展“岗位双创明星”大赛,鼓励大家立足于科研岗位努力突破,激发岗位创新和岗位创意,使“创、拼、博”的文化氛围感染每一个不同岗位的药物所人,推进“出新药”战略,发挥着“文化促科研”的重要作用。

  四、文化要能落地生根:尊重每一个药物所人,凝聚每一个药物所人

  尊重每一个药物所人在“新药梦”中的追求、发挥每一个药物所人在“出新药”中的作用,是研究所创新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出发点。全所在创新文化传播形式上从单向传播为主转变为上下结合、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等多维互动,通过研究所网页专栏、微信公众号、文化专刊、电子屏、宣传栏、记者团等多种形式,引导职工在踊跃参与和自我展示中接受优良文化的熏陶,并集中民智优化文化活动,推进文化建设。由20余名职工、研究生自愿组成的创新文化记者团,成为宣传优良文化和“新药精神”的生力军,通过采访科学家、职工和学生,挖掘大量纪实报道,向各类文化平台供稿,加强了所内文化交流与创新案例的积累。其中“追梦之旅”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已达1500余人,阅读量达数十万人次,产生了31名“新药精神”闪光之星、数十则药物创新案例、200余篇微信稿、5期《新药梦之旅》创新文化专刊等建设成果。仅2014年一年,研究所参加各类创新文化活动的职工、研究生达2000余人次,通过将可感知的“新药精神”融入可触摸的科研活动,真正实现了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使文化在科研中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上海药物所的创新文化中,每一个组织都切实发挥着其优势和积极作用,将每一个药物所人凝聚起来。“药物所文化节”充分体现了“群众性、凝聚力”的特点,所有篇章的设计都聚焦于每一位药物所人。由各党支部和工青妇团组织开展的各具特色的“新药梦启程”活动,让每个人都拥有发表意见、展示自我、体现价值的机会。在药物所科研常明楼的背后,另一番场景是药物所活跃的文体氛围,六大文体协会会员千余人,太极拳班、瑜伽班、吉他班、舞蹈班、羽毛球训练、乒乓球训练热火朝天。研究生教育处和研究生会组织导师和毕业生在毕业典礼走红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我是药物所人”的骄傲。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聚焦发挥组织优势的过程中率获佳绩,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先进团委、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而药物所党委也被评为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

  习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今天的药物所面对落实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建设药物创新研究院的巨大考验,更需要从优秀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进一步启迪思想、凝聚人心,用更加坚定脚步踏出一条通往“新药梦”的辉煌征程!

(责任编辑:麻晓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